2023年05月30日

绥宁县司法行政系统“转作风 守民心”系列报道之一

“大喇叭”变成“小马达”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肖莉君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2022年初以来,绥宁县司法局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特色的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面貌为之一新,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绥宁县司法行政系统‘转作风 守民心’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以前我们从乡镇坐车到县司法局来领文件,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县司法局为了方便我们,经常让来县城办事的有关工作人员顺便把文件帮我们带下来。”5月23日上午,绥宁县鹅公岭侗族苗族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长肖淇耀高兴地对前来调研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说。

“问题解决得又好又快,我们两家的房屋宅基地纠纷,司法所用半天时间就化解好了。”绥宁县红岩镇陡街村村民于某和曾某也共同高兴地向“国代表”反映。

2022年以来,绥宁县司法局为狠抓队伍建设,致力改变单位工作作风,用“理论促学”“讲评促进”“活动促行”三大“法宝”,实现了干部思想作风大转变。

多形式理论学习,破解干部思想难题

喜欢当“大喇叭”,坐在办公室发通知、派任务、等回复;领导布置任务时,习惯于谈条件、摆客观、讲困难……这是绥宁县司法局以前部分干部存在的工作状态。

“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党组决定将干部理论学习场地搬至红色教育基地,重点融入‘三个感恩’教育,即感恩人民的供养、父母的抚养、组织的培养。通过活生生的实地教育,彻底整治和改变干部思想观念上的‘顽瘴痼疾’。”绥宁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成伟介绍。

2022年3月,该局组织干部前往粟裕纪念馆和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6月,前往寨市苗族侗族乡上堡村重走红军路;8月,前往新宁县八角寨红军古井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到一处,广大干部职工的灵魂都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初心和使命得到进一步夯实。

该局还在上堡村的红军路上,建设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治文献碑林”。在风景如画的黄桑景区缔造出一道新的红色文化亮丽景观。

多渠道工作点评,激励干部自强自信

“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同事和领导共同说了算!”于成伟说。

绥宁县司法局机关每周一次例会,司法所每月一次例会,全局每季度一考评,通过干部自评、干部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讲评一周(月、季)的工作。

“再不好好工作,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常态化的层层测评,让荣辱观念深入干部职工人心。2022年疫情期间,临近退休的原局长石俊华主动请缨前往绥宁最偏远的金屋镇守卡;三位二胎妈妈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亲友,毅然前往绥宁民族小学隔离点参加抗疫……

多样化团队活动,干部互传正能量

“现在我经常参加团队活动,身体好多了,工作起来也有劲了。”绥宁县司法局一位干部说。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绥宁县司法局以工会活动为载体,每日坚持开展工间操和每日一歌活动,不仅锻炼了干部的身体,同时也丰富了干部的精神生活。工会组织的电脑打字比赛,让不会电脑打字的老年干部职工有了学习现代技能的紧迫感;干部气排球赛比赛,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夹乒乓球比赛,增强了同大家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协作的意识……年近六旬的老姚一边记着五笔字根,一边感慨:“以前想到要退休了,逐渐放松了自己。但现在不行了,大家都这么努力,我可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效果的作风建设措施,我感到我们绥宁司法行政干部由原来的‘大喇叭’变成了上足发条的‘小马达’。”多次前往绥宁县司法局调研的胡美娥说。

--> 2023-05-30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肖莉君 绥宁县司法行政系统“转作风 守民心”系列报道之一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5743.html 1 “大喇叭”变成“小马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