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408-453),字阳源,陈郡阳夏人,博涉多通,好属文。有一次,宋文帝喜得一红鹦鹉,便召集群臣为鹦鹉作赋,以庆贺这件喜事。袁淑不假思索,提笔立就,然后拿给在场的谢庄看。谢庄也把自己写的同题文章《红鹦鹉赋》请袁淑指教。袁淑看完谢庄的作品之后,立马把自己写的赋藏了起来,退出了这场竞赛。
袁淑的退出,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袁淑看了谢庄的赋和自己写的赋难分伯仲,于是他说:“江东要是没有我的话,你就是一枝独秀;我要是没有你这样的对手,我也成称雄一时的俊杰了。”袁淑不去与谢庄争这个“头等奖”,而是把它让给了谢庄,这是一种主动谦让的品质。这让我想起唐代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有一次,诗仙李白登黄鹤楼,突然涌上来赋诗的欲望,但见了崔颢的诗后,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许袁淑看到自己的赋与谢庄的赋有明显的差距,与其被评委评头品足,讨个没趣,还不如自己退出,留个面子。
唐上元二年(675)重九之日,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玙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王勃应邀欣然赴会,写下名作《滕王阁序》。本来,阎都督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不谙世事的王勃却提笔而上。阎都督便专门派人观察王勃如何写作。下人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玙说:“不过是老生常谈!”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听后,沉思着没有说话。第三次禀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拍手称赞为天才之笔,才令其女婿孟学士退出作罢。
一个人应当懂得进退,该退出时要退出,免得自讨没趣,留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