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7日

宝顶村:好地方过上了好日子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刘阳辉 孙芳华 欧阳超

“路平了桥宽了,水通了塘清了,山绿了灯亮了,花开了人富了,振兴战鼓擂响了,千年宝顶变样了!”5月23日清晨,在绥宁县瓦屋塘镇海拔最高的宝顶村,4组村民杨老汉一边给套种在八月瓜基地里的魔芋苗除草,一边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放排调”扯开嗓子放声歌唱。

杨老汉年轻时候唱的常常是“宝鼎风光美如画,宝顶百姓少钱花;砍不完的竹子吃不尽的苦,一亩田收不到三担谷”之类的山歌。宝顶村位于绥宁县北部最高峰宝鼎山半山腰,距离镇中心约13公里,平均海拔超过1200米,居住着侗、苗、瑶、汉等多个民族,辖15个村民小组,共652户2097人,人均耕地不到0.65亩,原为省定贫困村。2020年,该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实现整体摘帽脱贫。

2021年5月,邵阳监狱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入驻宝顶村。刚到该村,3名队员被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而,通过深入调研,队员们发现该村在“世外桃源”的美景下面,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发展难题:村里没有任何支柱产业和集体企业;虽有2万亩茂密竹林,却因缺少林道,竹子难以下山;村民绝大多数还住着老旧木瓦房,农业生产还基本停留在牛背犁耙时代……

如何让宝顶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与刚刚换届不久的宝顶村“两委”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突破口,狠抓党建工作,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全村78名党员的积极性,在全村迅速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其中16名高龄党员主动组成“拐杖嗲嗲调解队”,专门负责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在宝顶村的崇山峻岭间修通和修好竹林道,是解决该村长远发展的第一场硬仗。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请来林业和道路建设专家,通过卫星测绘和实地勘察,科学制定出竹林道修建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村纵横交错的31公里竹林道全部竣工通车,直接受益竹林面积12000多亩,辐射乔木受益林3000余亩,一举结束了该村竹子常年烂在山中的历史。

宝顶村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因为历史原因,少数村组尚未完全通路和通自来水,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急群众所急,多方筹措资金,紧锣密鼓修建和硬化了6组、8组公路,并新建和改善了4组、5组、6组的自来水工程,修筑农业灌溉水渠800米和护民河堤1200米。

日子有了盼头,宝顶村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开始高涨:村里先后开起两家快递门市部,既进一步便于山货出山,也进一步便于其他商品进山;在通往宝鼎山景区的三岔路口,有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甚至有了奶茶店……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奋发向上的人文风气,不断吸引有识之士前来宝顶村投资兴业。一位湖北客商在该村流转土地60亩,试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药食两用“中华肾果”八月瓜,瓜地下套种优质魔芋;一家旅游公司在宝顶村通往宝鼎山景区的村道两边种植黄桃5000株,并藉此推动宝鼎山帐篷文化消费的兴起;一家知名电商联系当地上百名各族妇女,专门从事当地民间美食和民间小吃的开发、销售……

在昂首阔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工作队和村“两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对7户未消除返贫风险的监测对象和84户脱贫不稳定户,量身定制了“一户一策”针对性帮扶措施,保证户户都有稳定生活来源,坚决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八月瓜生产和帐篷文化推广,做大做强体验式乡村旅游,让宝顶村成为绥宁继黄桑、寨市、花园阁之后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宝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陶兴华表示。

--> 2023-05-27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刘阳辉 孙芳华 欧阳超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5473.html 1 宝顶村:好地方过上了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