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书画家刘浪、林立等人登新宁金紫岭,拓得摩崖石刻“资南第一峰”,落款隐有“大明嘉靖乙未岁四月”等字,但不知题刻者为何人。
“资南第一峰”,1995年《新宁县志》误作“濽南第一峰”,见“名胜古景”名下之“金城雪霁”。新宁原有“资南八景”,明万历间知县沈文系增二而为十景,但“金城雪霁”并不在其中。后又有十二景之称,“金城雪霁”方入。清道光《新宁县志》又作“楚南第一峰”:“邑治峙对为金城山,寿佛有‘楚南第一峰’镌石壁。”寿佛,即无量寿佛,法名全真。金城山即金紫岭,又名金峰。《舆地纪胜》载金城山为道教“六十八福地”,为石真人所治之处,宋李思聪有诗。诗云:“杏花洞天路崎岖,曾见千年百斛奴。试问金城山里事,只言仙境似蓬壶。”
万历《新宁县志》载“帽山占雨”,为“资南十景”之一,下云:“即纱帽岭。山势巍峨,云起即雨,秀出霞表,为资南第一峰。上有闻光亭。”又载:“纱帽山,在县东十五里,一名大金峰。”可见,“资南第一峰”,志书早有记载。新宁在资水之南,又夫夷水为资水南源,故称“资南”。金紫岭,为县之大观,朱昌时、谢锡贤、释本谦、张同敞及县人谢国安、李枝茂等俱有诗咏,李时沛《金城山赋》称之为新宁第一名胜,故有“资南第一峰”之称。
康熙《新宁县志》载金城山上原建构有亭子:“明邑侯林继显命壮士斩荆辟径,构亭其上,颜曰乾坤一览,编为八景以纪其胜。”林继显,字德纯,福建侯官人。万历《福州府志》载其为“正德癸酉(1513)乡荐”,明嘉靖初任新宁知县。光绪《新宁县志》有传,称其嘉靖七年(1528)来任知县,“兴废举坠,百度维新”。治重教化,体恤百姓;才识明决,“剖断如神”;在任八年,与民休息。闲暇之余,“辙娱情山水,选胜留题”。其离任后,百姓想念他,为之立遗爱碑,祀名宦祠。
而据明隆庆《宝庆府志》记载,“资南第一峰”的题刻者正是林继显。其载新宁县有山曰金峰,其中有大、小金峰和纱帽山,知县林继显有记。记称,林继显到任第二年(嘉靖八年,1529)便想登金紫岭,但都说此峰幽险而高不可攀,遂止。到了1532年又想去,因为同样的原因又止。这样过了好几年,想到金峰为“夫夷第一峰”,自己“宦其土而不一游”,怎么也说不过去,1535年便下定了决心。于是先派两个壮士探路,但两人劝阻他,理由同前。他发脾气说,峨眉、武夷、雁荡等山及五岳都可以攀登,何况金紫岭!两天后两人归来汇报说山路难寻,人足难到,却又说山顶美景为天下奇观:“近顶而下,悬岩崆峒,幽邃而明,可以吟风月者,金峰之崖也。石壁生成,户牗洞达,云烟缥缈,可饮可卧者,金峰之屋也。流泉漱玉,萦回万丈,穿云络石琅琅然有金石之声者,金峰之水也……”这更让林继显心痒难忍,遂命两人凿山开道,通幽平险,构建草亭以候登览。两天后,邀朋友携美酒登上金峰,终于揽得美景。
林继显以为,金峰人迹罕至,“万年形胜实自今启”。为了让后人也能得览金峰胜景,“遂鸩工聚材,构亭扁曰乾坤一览。又镌之石曰资南第一峰。因编为八景,一曰绝顶观天,二月悬崖弄月,三曰石屋云浮,四月草寺钟声,五曰虎头坐藓,六曰芝石呈祥,七曰三泉漱玉,八曰双井涵水……”
记末题“是岁(即嘉靖乙未)夏四月辛巳记”,也正与前面所拓落款相合。综上可见,“资南第一峰”的题刻者正是林继显。
(阿旧,新宁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