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孙芳华 李永智 苏慧伦)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1.5万余名游客涌向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在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和绥宁县文旅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该公园首次推出大规模燃放河灯文旅项目,在当地沉寂多年的河灯得以“复活”。
贯穿绥宁县南部山区的巫水是沅江流域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更是当地木材出境的主要渠道。据绥宁县有关地方志记载,自唐朝以来,当地就有在特殊时间节点燃放河灯给“排客佬”(从事木材运输的排工)祈福纳吉的风俗。
河灯也叫“荷花灯”“鲤鱼灯”,因其形似荷花、鲤鱼而得名,一般用防水彩纸等做成底座,底座上放置松香或蜡烛。绥宁苗家制作传统河灯,首先要将松香均匀涂抹在铁锅上,在高温的作用下,放上不同颜色的彩纸,让松香逐渐渗入纸中,使之具备防水功能,然后趁热把彩纸按压在木桩上定形,最后将定形的彩纸修剪成荷花、鲤鱼等模样。
“宋代以后,河灯不再局限于给‘排客佬’求平安,而是延伸到给各重大节庆活动增光添彩,以此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俗专家、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唐文林介绍。
“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河灯放入水中,目送载着祝福和祈盼的河灯渐行渐远,感觉很诗意、很浪漫、很开心。”来自娄底市的游客赵女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