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6日

印象记

椽笔写春秋

——刘新华其人其文

夏太锋

1968年,16岁的刘新华明目皓齿,青春迸发。这年冬天,他卷着铺盖来到秦桥公社黄沙大队。

秦桥,距武冈城约30公里,这里山岭起伏,乱石丛生,土贫地瘠,草黄苗瘦。这块土地,刘新华生活了11年。他和刘晓林、吴仁宝等人组建了秦桥公社第一支知青生产突击队,三伏天领先下田“双抢”,汗流浃背;严冬带头破冰积肥,寒冷彻骨。最难忘的是上山砍树建房。建房的日子里,大家起早贪黑,勠力同心,先后建了6栋新房,青砖廊柱,土墙灰瓦。如今40多年过去,当年修建的房屋依然保存完好,见证着他们逝去的璀璨岁月。

到秦桥第三天,刘新华报名参加了杨柳区文艺宣传队,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没有舞台,他们挥锄扬镐,铲平了一座小山坡。正月初一演出,黄沙小学操场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地做舞台天当幕,音乐响起,锣鼓铿锵。山洞中,喜儿披散着白发,绕场、挺胸、亮相,悲怆问天。刘新华演民兵甲,手持木枪来回串台。乡亲们踮脚引颈,屏息凝视,观看精彩表演,看得长吁短叹,义愤填膺,指手唾骂黄世仁。

此后,刘新华开始孜孜矻矻为宣传队创作节目。夜幕低垂,繁星闪烁,刘新华总是伏案疾书,提笔耕耘。夏天,他就找来水桶装满凉水,双脚浸泡水中,躲避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凛冽,他就半身缩进被窝,弯腰弓背,奋笔疾书。月移星走,刘新华笔下的对口词、快板、三句半、表演唱、歌舞、戏剧接连面世。其武冈丝弦戏《马局长请客》甚至代表武冈参加邵阳地区会演,获得了一等奖……

1971年,刘新华组织成立了农民夜校。没有黑板,他请木工拼了一块木板,亲力亲为涂上墨汁,敷上鸡蛋清,白板成了黑板。没有教材,他脚步咚咚,行走几里山路,踏进公社借回钢板蜡纸,躲进屋里挑灯夜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识字课本很快摆上学员课桌。每到夜晚,农户柳睦良堂屋中,汽灯亮如白昼,二十多名学员团团围坐,静静聆听刘新华讲课。3年后,大部分学员能看懂浅显的文句,书写简短的家书。

刘新华的举动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1971年刘新华入团,当年入党,并任大队团支书、文艺宣传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等职。1973年4月,刘新华出席湖南省团代会和邵阳团地委常委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两个月后,组织推荐刘新华上清华大学深造。当年6月28日晚,支委赵良智拿着清华大学招生登记表来到知青宿舍找到刘新华,告诉他名额属省里指定,来之不易。望着桌上的登记表,刘新华思绪万端。当晚,刘新华赶到大队、公社,言辞恳切,铮铮有声,表态放弃读清华。

多年后,刘新华几次路过清华校园,都没有进去,在门外踯躅徘徊,然后依依不舍离开。也许他在思索,当年进了清华,自己的人生应是另番风景。

1979年,刘新华返城,回城后担任武冈市委宣传部新闻组长。他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在中央、省级媒体发稿300余篇。一天,刘新华下乡采访,农民拿着掺杂了泥沙的种子给他看。刘新华为民代言,写了《武冈市场上的草种一半是泥沙》一文,《农民日报》头版头条配评论刊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转播。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年青得知后,立即召开常委会,率队进驻县种子公司,严厉查处这一伤农事件。

刘新华曾在秦桥“死”过一次。1976年7月,大批烤烟进房烘烤,煤炭需求激增。担任公社兼职副书记的刘新华,来到瓦子塘煤矿查勘。他沿着陡峭的巷道下到井底,低头弯腰行走,拐弯后顿觉空气里含着甜味,刹那间呼吸变得急促,脑袋发晕,“扑通”倒在地上。后面两名工人发现刘新华瓦斯中毒,赶紧架起他的胳膊往回拖。刘新华被抬进公社卫生院抢救,保住了一条命。这次事故对他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1979年,刘新华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行走乏力。2019年7月,灾难再次降临,刘新华正在伏案编纂《武冈革命老区史》部分章节,突患急性心肌梗死,虽然保住了命,从此靠身体内的3个支架维系生命。

刘新华早就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退休后,他当选武冈作家协会主席。铸山煮海,戛戛其难。他数年如一日,忍着病痛,潜心创作,出版了《欲望山城》《武冈简史》《古城记忆》《赧水忠魂》《燃情岁月》《仕途闲草》等著作,总字数达150余万。目前,刘新华辞谢了武冈作家协会主席一职,正在奋笔撰写《武冈文化史》。

(夏太锋,武冈人,湖南省作协会员)

--> 2023-04-26 夏太锋 ——刘新华其人其文 印象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4277.html 1 椽笔写春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