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5日

提质农机合作社建设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刘开兴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特别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进军过程中,我们要从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入手,以发展农机合作社为抓手,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走出一条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加销一体化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速农业强市进程,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强化政策引导增合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稳产保供,下好先手棋。一是精准布局。确立“三为主、四中心”发展定位,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农机推广的主战场、提升农业机械化率的主抓手、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主突破口,建设农机推广培训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农机维护检修中心、粮食烘干加工仓储中心,构建农机服务全流程保障体系。二是高位推进。组建高规格领导小组,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粮食生产、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开展优秀农机合作社、优秀农机手评选表彰,形成闯、干、创浓厚氛围。三是政策激励。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对农机合作社建设实行“六个优先”,即涉农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优先推荐、土地流转乡村优先统筹、农机手培训优先组织、机库棚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大型机具抵押贷款优先办理。建立市级农机示范社创建奖励、购置重点机具累加补贴、机插机抛作业补贴、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机具租赁承租补贴系列激励措施。我市2022年投入农机合作社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

强化规范培育增功能。坚持建管并举,拓展服务功能。一是抓服务扩面。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成功实现服务主体建设乡镇全覆盖,农机作业服务区域村组全覆盖,农机服务领域从粮油主要农作物到果菜茶、中药材、养殖特色农业全覆盖,农机服务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二是抓制度规范。加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管理员、农机手3个层次的培训,引导理事长和管理人员依法依章办社。举办机插机抛、机收减损、机具维修、现场演示和技能比武系列活动,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机手。三是抓提质升级。建立农机合作社名录库,实行分级分档管理,我市共创建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243家、示范社32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7家。四是抓项目赋能。发挥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高质量完成水田深翻耕、果菜茶田土适应机械化、机插机抛作业服务等急难险重项目任务。

强化机制创新增实效。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四个”创新,提升服务实效。一是组织创新。重点构建“合作社+村集体+小农户”组织形式,利用村组织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整村连片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服务组织发展、农户增收三方共赢。二是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水稻全程机械化代服务,当好“田保姆”,让农户轻松种田。三是管理创新。全市组建农机作业联合体,形成农机产业联盟,实现农资供应、农机服务、作业标准、产品收购、储藏加工“五统一”服务,提升机具使用效率。2022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抛秧机平均每台抛秧637亩。四是信息创新。在全省率先搭建农机线上预约服务信息平台,实行农机推广、农机作业、粮食收购、农机维修供需信息互联互通,并辐射推广到全市农户。

农机合作社的大力建设,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生态4个效应良性互动。一是有效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石。通过农机合作社托管,彻底消灭耕地抛荒,提高粮食生产面积和单产,支撑了农业稳产保供。二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全市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9.7%、69%,节省了大量人力。三是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改变靠天吃饭,服务主体年增效1.2亿元,农民每亩增收200元。四是促进农业绿色革命。机械化精耕细作,耕地地力得到保护,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推动秸秆还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

(作者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2023-04-25 刘开兴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3974.html 1 提质农机合作社建设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