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犯错,情急之下,多数家长都会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以示惩戒。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颗糖”的典故。有一天,陶行知看见一名男生拿泥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当约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时,男生走进了陶校长的办公室。随后赶到的陶行知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说:“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犯了错,的确需要批评。但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换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再犯的几率会更小。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就会明白管教孩子并不是只有指责和打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功能旨在培育启迪孩子的心智,教会孩子追求真善美。如果家长用“暴力”手段来惩戒孩子的过错,只会将“暴力”刻进孩子的心灵,影响其一生。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对于犯错的孩子,家长应该避免“粗暴教育”,应以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智慧对其进行教导,让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