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5日

品茗谈文

何日请缨提锐旅

——粟培堃碑刻岳飞《满江红》的故事

陈扬桂

前些日子,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引发对岳飞词《满江红》真伪问题的热烈辩论。然而,所辩都是针对大家熟悉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事实上,岳飞还写有一首与之词风相似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中“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与《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如出一辙。

近代藏书家粟培堃为保存传承《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词,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私费请人将词作手迹刻在石碑上的事迹令人感动。

粟培堃(1878—1950),字后庵,别号双梧居士,邵阳县诸甲亭乡三杰村堆塘人。早年与黄兴就学于湖北两湖书院,并同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历任湖南省优级师范斋务长、广西陆军小学教务长等职。他曾追随蔡锷讨袁护国,执笔撰写《讨袁檄文》。抗战时期,他从供职的武汉回到家乡邵阳,与李剑农等一道,创建邵阳松坡图书馆,并捐献出自家珍藏的明代《泰山金刚经拓本》等珍贵书籍。

也就在1938年8月21日日寇战机开始轰炸武汉之后,粟培堃整理自己收藏的书籍,准备运回家乡邵阳时,发现了1906年《国粹学报》第15期刊发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风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满江红》,激起了粟培堃满腔爱国激情。当年9月24日,武汉遭日寇狂轰滥炸,他满腔悲愤,作了一阕词《和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绝妙好词,安排到,落梅高郭。试纵目,晴川烟树,几多楼阁。荒怪谁驱神鸟至,警钟忽效蒲牢作。叹无端,碧血洒江皋,风潮恶。 六州角,铸成锷。九州岛,踏平壑。问摩空,何日军随风落。瀛海扫枭新可汗,衣冠重整旧京洛。看从头,帜拔换青天,控云鹤。”在词后,他还写了一段跋语:“国难日深,偶登黄鹤楼,拟摄刊公此词手书真迹,分赠前方将士,以壮敌气。选后伊始,而空袭警来,罹祸者千人。悲愤之余,率步原韵,非敢言和,亦欲江汉间对惨无人道之倭寇留深刻纪念云耳。”随即,粟培堃请来石工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刻在石碑之上,并将自己的和词,以及跋语附在后面。碑刻成后,他以石碑为“底板”,制作了若干《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拓片,连同向当局提出的“救国十策”万言书,寄给前线将士及爱国人士,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

在动身回邵阳前夕,他想将石碑“置之黄鹤楼边,以饗读者,倘亦袍泽杀敌之一助欤”。但因武汉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情急之下,将石碑埋在了自己在武汉的家里。

1953年,粟培堃的女儿挖出此碑,捐献给人民政府。而今,粟培堃镌刻的这通石碑,陈列于武昌黄鹤楼石碑廊中,供中外游客观瞻。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虽然不见载于岳飞后人搜辑整理的岳飞诗文集,但这首词以手书墨迹的形式,最先被南宋学者、书法家魏了翁收藏。在他以后,此“手书墨迹”陆续落入元代谢升孙、宋克,以及明代文徵明之手。清代嘉、道年间藏书家李兆洛见过《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真迹,并借来临摹过。稍后的浙江候补盐运司经历吕伟山,在江苏靖江发现该墨翰的拓片。清代学者钱汝雯在《宋岳鄂王年谱》中记载:“王自书登黄鹤有感,调寄《满江红》,其墨迹向藏金佗后裔,并摹勒庙中……”该词流传脉络分明,系岳飞所作无疑。而从该词及岳飞流传下来的其他20来首诗词的风格,又可佐证《满江红·怒发冲冠》当为岳飞所作。

每当民族存亡之际,人们总会想起精忠报国的岳飞。而他所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不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拍案而起,为保家卫国而前赴后继。他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样,成为中华儿女表达爱国情操的千古绝唱。

(陈扬桂,湖南省作协会员、文史研究员)

--> 2023-04-25 陈扬桂 ——粟培堃碑刻岳飞《满江红》的故事 品茗谈文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3967.html 1 何日请缨提锐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