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号称“诗仙”。可是终其一生,李白都只是一个小官。
很多人认为,李白不想做官。但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妥的。李白的志向是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成为管仲、晏婴那样的宰相,使国家安定、四海清平、百姓安居乐业。他毕生也都在为做大官这个目标奋斗,也花费了很多精力、财力。李白出生在一个非常有钱的商人家庭,在唐朝无法参加科举,只能靠举荐这条道路走上官场。因此,李白持剑走天下,到处以诗文开路,以金钱结交贵人,期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开元18年(730),年过而立之年的李白名满天下,他来到长安,好不容易结识到了贵人——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还拜见了宰相张说以及其他名流。可是,大家都只认可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不认为他是一个做大官的料。他也非常明白,做官必须朝中有人。为了做到高官,他宁愿倒插门做上门女婿。他一生四次婚姻,两次和宰相家联姻。27岁第一次结婚,他娶了湖北安陆的许氏,许的祖父做过宰相。他和许氏,生过一儿一女。第四次婚姻的对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可这些人都没有帮助李白实现梦想。
也许有人说,李白不愿意拍马屁。其实,李白是拍马屁非常露骨的文人。“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识一韩荆州”,如此肉麻的诗歌他也写过不少。李白离开家乡的时候,身上带了不少钱,最后,钱花光了,也进入了上层社交圈。贺知章和玉真公主都推荐过李白。天宝元年,李白经过好朋友、道士吴筠的推荐,进入了唐玄宗的政治视野,成了翰林待诏。他在南京家中接到皇帝诏书时,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李白在唐玄宗身边工作三年,拍马屁的诗歌写了一大把,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可是,最终他都没有被唐玄宗看中,三年后只好悻悻地离开长安。李白离开长安浪迹天涯十年后,天宝14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了。李白在庐山避难,被永王看中成为幕僚。李白本想一展才华,博取功名。可是,永王叛乱,最后连累李白被流放夜郎。好在他运气好,遇到大赦。
李白无法做大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性格。李白爱喝酒,任性,不善于处理关系,容易得罪人。做官和作诗是两回事。作诗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做官,不能任性,要尊重游戏规则,要服从上级,要有谋略,要解决大大小小各种问题。李白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他的性格不适合做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要唐玄宗身边的红人高力士帮自己脱鞋。他诸如此类行为,肯定会得罪人。做官一个重要规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得罪人,尤其是小人和要人。不懂得收敛自己性格的李白,得罪人是常态。他这种性格自然是无法在官场混下去的。再则,李白不适应官场文化。在皇帝身边工作,不知道谨慎从事,天天喝个烂醉如泥,如何办事当差呢?
文人,不一定可以做好官,尤其是诗人。
(晓宇,邵阳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