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姐来啦!”3月29日,在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华祥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一个单薄的身影出现,正在工作的妇女满脸笑容地向她问好。她就是荣获绥宁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的杨海云。
杨海云怀着满腔真情为当地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用自己善良朴素的情感温暖每一位农村妇女。
1978年出生的杨海云是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瓮溪村村民,2012年6月入党。她不忘党员身份,时刻用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忠诚履行自己的使命,为党的事业、村里的发展发光发热。
2022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村民出行受限,就业增收机会少,留守在家的妇女更是期盼能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杨海云了解她们的需求,暗暗记在心里。听到当地几个红提园负责人说起缺乏人手的事情,她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将这些留守家中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务工队伍,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杨海云做双方沟通的“搭桥人”,主动亮身份、勇担当。为了让留守妇女安心做事,经过一番协商,杨海云答应在试用期间,由她负责接送这些妇女到基地务工,并提供早餐和午餐。红提基地负责人只需衔接好工期、工量,按时发放工资。
“其实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想为周围姐妹们做点事,让她们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一下实际困难。”这些质朴的话语经常挂在杨海云嘴边。
家住瓮溪村7组42岁的朱早香,由于母亲身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平时就在家中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生活的重担落在朱早香瘦弱的肩膀上。杨海云知道朱早香的情况后,与她拉家常、解难题,介绍她去附近的红提基地务工,并表示可以每天接送她上下班,为她解燃眉之急。“一天大概能赚70到100元。晚上还可以回家煮饭,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里,真的很不错,我打心眼里感谢她!”朱早香说道。满足的笑意写在脸上。
目前,杨海云为留守妇女就业搭桥已经一年多了,成功为该乡60余名妇女介绍务工机会、实现就业梦想。
杨海云表示,将继续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姐妹的友爱、对社会的责任,一路向前,身体力行诠释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