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特殊教育学校,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故事。
故事一:老师,你吃
学生小红(化名)正在吃干红薯片。张老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因为这个场景,让张老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于是嘴唇多翕动了两下。但张老师想绕过去,因为小红的吃相太“粗鲁”了。小红流着两股鼻涕,还有满嘴的哈喇子……但偏偏小红又是个多情的学生,她把红薯片举到了张老师的嘴边,说:“老师,你吃。”因发音不清晰,她将“吃”说成了“ci”。
“吃还是不吃呢?”张老师想,如果不吃,小红一定会伤心难过。上一次小红拿瓜子给刘老师吃,刘老师看着她黑漆漆的手,没伸手去接。小红为此哭闹了三天三夜,她说刘老师偏心眼。张老师向来有洁癖,但还是张嘴把红薯片吃了,看着小红笑了,她才走开。
张老师说:“一个孤独症孩子能给你东西吃,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我能辜负这份信任吗?”
故事二:老师,没纸
小莫(化名)看起来眉清目秀,但他却有智力障碍。
“老师,我忘记带纸了。”
“不带纸你上什么厕所?”我只得到办公室扯了卫生纸,再恭恭敬敬地送到厕所。
后来又一个早晨,见小莫蹲在同一个蹲位上。他说:“老师,我又没有带纸,我的记性真的太差了。”
还有什么话说呢?他的记性确实是太差了,不然他怎么会成为大家公认的“臭宝宝”?从此,我嘱咐两个同学特别关注他,自己也坚持天天早晨提醒他,我要让他学会干干净净做人。
渐渐地,小莫的“臭臭”绰号没有人叫了。
故事三:老师,你背
终于教完了《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赵老师对三位同学提出要求:“下周背完这篇课文。”没想到班长口无遮拦:“老师,您先背。”这给老师出了个难题。若是二十年前,这样的课文,四五百字,他备完课,就能背。若是十年前,教完了课文,他也能背。但现在,五十多岁了,他的记忆力已经明显差了很多,背到后面,往往忘记了前面。
赵老师决定接受挑战,并提出了要求:“我先背,你们也要背。”赵老师与同学们拉了钩。晚上睡觉前读读,清早起来读读……十几遍之后,赵老师终于大功告成。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赵老师背得很流利,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故事四:老师,妈妈
小张(化名)患多重残疾,言语不清,走路不稳。李老师送教上门时,将小张“挖掘”了出来,实现了他的上学梦。小张的衣、食、住、行,成了李老师的牵挂。在李老师的关照下,小张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有一天,小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了李老师一声“妈”。一个是泪如滂沱,一个是笑脸如花。
有人笑李老师傻。李老师却说:“雷锋也是‘傻子’。”
(王振华,任职于邵东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