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意义作用和路径方向,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要举措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截至2022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11.6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多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多百分点。在2022年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中,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省政府激励表扬。同时,洞口县在全省120多个县市区中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获省政府激励表扬。
耕地质量关系国家“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建设指明了方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市紧紧抓住耕地这个要害,统筹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补强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主动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管理,推动应划尽划、划优划足,强化动态监测,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问题专项治理,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好基础。
增投入,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量。今年,我市将加大“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建设高标准农田37.31万亩,其中新建18.82万亩,改造提升18.49万亩,力争10.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达到每亩3000元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小田改大田,在全市打造10个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强组织领导,配齐人员力量,落实普查经费,加强基层人员培训,确定技术支撑单位,为实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尽快建成15.5亿亩高标准农田、摸清摸准110亿亩土壤质量家底”目标任务贡献邵阳力量。
强机制,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聚焦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要部位、主要指标、社会评价,各县市区切实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职责,严格招投标程序,杜绝“人情标”现象,严禁违法发包、分包、转包等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实施项目全过程监管,狠抓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履职,切实加大工程现场管理力度,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网格化的项目监管体系,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严密组织2022年立项项目验收结算,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机制,做到工作监管科学规范、制度执行严密有序、创新机制有章可循、纠正工作偏差有法可依。
“下一步,我们将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努力把握好新时代新征程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向任务,全面系统弄通、不折不扣做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切实见效,为中国人端牢饭碗作出新贡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