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这一精辟论断的科学内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它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依据。“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饱含丰富的生态智慧,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丰富的生态文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古人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质朴睿智的生态智慧把天地人统一起来,强调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与西方个人中心主义的观念有着本质区别,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思想滋养。
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一种理念表达,更在于用实际行动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采取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创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效推动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系列举措,从根本上走出了西方文明“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黑色迷雾,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推进的现代化新路,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人民期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需求、顺应人民期盼,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领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工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航掌舵,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立足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突破规模巨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偏弱等先天不足,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宽现代化新视域,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其他国家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行动指南,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