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榨菜炒肉
武冈“十大名菜”之一的“榨菜炒肉”,与陶侃有关。
晋代陶侃曾在武冈当县令,他非常讲究节俭,很少吃荤食,说用茄子、刀豆等做成的榨菜特别好吃,有这样的美食,他就心满意足了。但他的厨子哪里忍心让一个好县令只吃这样的素食呢?
一天,他就切了些少许肉,和榨菜一起炒。吃饭时,陶侃夹了两次菜,没夹着肉,但觉得这天的榨菜比往日的好吃。第三次夹菜,终于夹到了肉。他就对厨子说,怎么在榨菜里掺肉啊?厨子说,并没有掺多少肉,肉虽少,但榨菜的味道大大提升了,您还是准许我这样做吧。陶侃也默许了。
陶侃这样节俭,他的俸禄用于何处?他资助贫困百姓是常事;主持创办学宫时,一次就捐献了半年的俸禄。
高人宅
武冈双牌镇浪石村是“中国楹联第一村”,其中有一户门上的联语是这样的:廉泉让水高人宅,种柳栽桃学士门。
传说这一家自明朝初叶以来就代代有人做官。明末的一年,有人有求于出自这一家的州官,拿了厚礼去见他。那州官念出老家的楹联,然后说,“高人宅”“学士门”出来的人,会收你的贿赂吗?严词批评了那人一顿,当然也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那人不甘心,又来到他的老家,要把厚礼送给他退职在家的老父亲。老父亲说:“你糊涂啊,进我家来,不读门联!‘高人宅’‘学士门’的人,会收你的贿赂,满足你的非法要求吗?”
“珍公殿”
双牌镇钟桥村有一座古建筑“珍公殿”,供奉的是黄文珍。黄文珍参加过太平军,因功劳大被封为“堵王”。太平天国失败后,他来到今钟桥村境内,在河边的一座小山包旁边搭了一个草屋住下来。他有威信,喜欢解决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葛,老百姓要酬谢他,他总是谢绝。他有医术,识得草药,给老百姓看病不要诊疗费,还白送自己采的草药,并在屋旁的山包上栽了多种草药。他的枪法百发百中,喜欢到附近的山上打猎,尤其喜欢打雉鸡。后来,他看到雉鸡少了,就封了铳,也与百姓约定,哪些山要封住,不能去打雉鸡。
黄文珍杖朝之年临终时,当地的百姓说,要把他住的屋作为“珍公殿”,永远纪念他,并说要为他雕像。他说,雕像太费钱财,刻一块牌位就可以了。
“萝卜眼里长铜钱”
1930年12月,由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和前委书记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4000余人从广西打到湖南绥宁,再打到武冈。攻城前夜,准备在木瓜桥村(现邓元泰镇木瓜村)宿营。当地群众不知道红军是一支什么队伍,早跑到山上“躲难”了。红军找不到人买粮食,又不能毁老百姓的门而进去找粮食,只好采取“非常措施”。他们在村外的田里拔萝卜当饭吃,每拔出一个萝卜,就在坑眼里补进一枚铜钱,还说着:“老乡,没经你允许,对不住了啊!”
第二天,群众惊异地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奔走相告:“萝卜眼里长铜钱了!”这一佳话广为流传。
(黄三畅,武冈二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