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红色名片”闪亮 古城绽放芳华

——春访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走笔

文/贺旭艳 夏建敏 王岐堂 图/贺旭艳 罗建锋 傅勇 张航

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内的“萝卜眼里长铜钱”情景展示。

学生参观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

小导游邱芸熙在讲解“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退役战机。

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展馆。

武冈,2200年烽火淬炼的湘西南军事重镇,从马王堆出土的“武冈长印”封尘的都梁兰香中走来,依稀可见青石垛城墙上刀光剑影的王城威武,中山堂前黄埔号角的马蹄声急,木瓜桥头红军夜行的长路篝火……

2023年的春暖花开如约而至,带着不同寻常的欢欣和鼓舞。3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戴永久、于登云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武冈,见证邵阳市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暨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盛大启动,奏响“致敬航天精神,提升科学素质,传承红色记忆,强化国防意识”的时代强音。

“武冈的红色基因是频振武冈人民精神与信仰的密码,在传承与开发中迸响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的最强音。”沐浴新时代的春风,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航天精神

从湖南省海拔最高的机场出来,进入千年王城、福地武冈的怀抱。武冈机场南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迎春亭街道荷塘村的山坡上,一组承载厚重历史、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群,就是备受瞩目的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

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是邵阳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10月立项,2020年8月开工。项目总占地约466亩,概算总投资约2.92亿元。当天开馆的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是基地的主要建筑,占地约84亩,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

带着期待和热情,大家有序入馆,伴随着导游的精彩演说,“沉浸式”穿越历史烟云,在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画卷中,感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的强国梦强军梦。

展馆采取时间轴的呈现方式和文史实物、文献资料、情景再现等手段,从古代军事文化、红色革命历程、航天航空技术等不同纬度全方位回顾国防发展史。

时间上的从古到今,空间上的从天到地,视线被立体化填满,更有精心设计、匠心打造的仿真雕塑、微型建筑、情境模拟以及光影技术运用等,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徜徉其间,不知不觉已穿过“起义门”“川济门”,路过“遵义会议会址”“武冈电报局”,进入了“雪峰山会战”战场……历史上这些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在馆里真实再现,如电流般击中人心,强烈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展馆第三部分以红色基因和航天精神为核心,以充满科技元素的场景、实物、设备等,传递出“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声音和民族自信。其中有信息化战争基本知识的介绍、现代武器装备的展出、战场的沙盘模拟,有体验式人防公共安全教育、现代英模军事人物展示等。特别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承办的“点亮梦想 筑梦苍穹”中国航天科普展,更是将现场的全民国防教育氛围推向高潮。

航天展厅以蓝色为主基调,置身其间仿佛置身浩渺太空。中国航天成就、航天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中国深空探测四大内容板块,以高科技电子设备、实物模型、巨幅图片等形式,展现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等打造的“迈入太空”“奔向月球”“漫游宇宙”等多个科普体验项目,让人身临其境踏上航天发射、太空漫步、月地驾驶等奇妙之旅。

强化国防教育 拓展基地功能

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定位为军事文旅项目,设计紧扣国防教育主题。除了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现已建成山顶平台和景观区域,以及红色记忆馆、扶冲抗战纪念广场等附属建筑,还有国防军事主题训练营、民俗商业区尚处筹建阶段。

在山顶平台和景观区,写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字样的退役坦克装甲车、歼-5战机等军事装备,吸引游人近距离观看、拍照打卡。据介绍,基地目前陈设飞机3架、坦克装甲车3辆、火炮7门,将来还要在游步道两侧分散陈列1000件以上大小军用机车实物或模型,让游客在休闲游览的过程中体验国防教育。

站在山顶,可望见武冈机场平坦的跑道和山脚下整齐排列的安置民居。这里曾经是叶家堍抗日阻击战中伏击日军的地方。为纪念此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士,武冈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在这里修建了扶冲抗战纪念广场。如今,该广场已成为武冈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基地建筑群里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冈红色记忆馆。该馆由武冈市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创办,武冈市本土收藏家匡亚华及其父亲提供展品。馆内分为铁皮画、宣传画、木刻画、老照片、像章、红色电影院等10个展区,共收藏珍贵红色藏品原件5121件。

“我们将开设军训、攀岩、穿越电网、农耕体验等10多项综合实践课程,设立国防教育、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教室,接收广大中小学生进驻接受国防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项目负责人雷良叶介绍,国防军事主题训练营规划占地面积约45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与培训训练。民俗商业区占地面积约55亩,拟打造军旅文化体验一条街。

据悉,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2020年10月入选“湖南省第六批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基地将以国防教育培训、模拟战争对抗演习、古街文化体验等为主题,面向全民开展国防教育,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年收入3000余万元。

突显武冈特色 打造“红色名片”

武冈建制于西汉文景帝时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冈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军事斗争史。武冈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直观的国防教育教材。

“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甲天下。”武冈古城墙始建于宋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载体。城墙地下基础用巨石砌筑,深达2米。清朝的武冈知州谢廷荣,带着武冈官兵在城北建造大炮台1座、小炮台52座。太平天国起义时,翼王石达开率军攻打武冈城,奋战七天七夜,未能撼动。

在武冈市邓元泰镇木瓜村,一座风雨廊桥横跨资水河两岸。1930年12月,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经过木瓜桥时,当地老百姓以为是广西军匪,纷纷躲进山里。红军战士为了充饥解渴,吃了老百姓的萝卜,并在每个萝卜坑里放一枚铜钱。老百姓们都惊呼,“萝卜眼里长铜钱了!”故事流传至今,木瓜桥也成为红色打卡地。

1938年,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迁至武冈,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也叫黄埔军校第二分校)。这里毕业的2万余名学生,有70%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好男儿杀敌去”六个大字仍醒目地留在当地法相岩太保洞口顶部。分校遗址中山堂,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湖南百景”之一。

武冈是湘西会战的核心地带。当时,驻扎武冈的中国军队只有一个营,日军却拥有士兵上万。城内武冈守军向百姓征集糯米,混入三合土中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1945年4月27日,武冈战斗爆发。战斗打了七天七夜,日军甚至组成150人敢死队,身绑炸药包试图炸开武冈坚硬的城墙,仍未能攻下。援军抵达武冈,日军仓皇逃走。

武冈市邓元泰镇天心桥村的烈士陵园,长眠着351名革命烈士。烈士陵园东侧100米处伫立着夏光陵园。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主人公郭建光原型夏光就是邓元泰镇人。抗战爆发后,夏光随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到苏常太地区,与日本侵略军巧妙周旋,开展游击战。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在阳澄湖一带留下了革命火种,即后来人们熟知的“三十六个伤病员”,夏光就是其中之一。

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武冈人民立起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为了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武冈建起了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共有4个展室,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扑不灭的星火、抗战中的武冈、黎明前的决战、武冈换新天五个方面陈列了武冈人民从1919年至1956年革命斗争史实,2020年晋级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使命任务,给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近年来,武冈在妥善保护、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构建具有武冈特色的国防教育新格局。

该市将国防教育融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中,深度挖掘法相岩、中山堂等景点的抗战文化,将其建设成湘西南线路中极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打造“回马山+扶冲广场”“红军桥+萝卜眼里长铜钱”“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冈烈士陵园+夏光陵园”3条国防教育精品旅游路线,开发“武冈市航空航天馆+云山研学”项目,既“火”了红色旅游,又“热”了国防教育。

据统计,2020年以来,武冈红色景点接待邵阳市各县(市、区)40余万人次参观学习。红色文化还带动该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去年共接待4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5亿元。

“我们将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特点,持续做好国防教育特色文章,打响国防教育‘红色名片’。”武冈方面介绍,当前,该市正加快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中山堂、李明灏故居陈列布展,启动4A级景区创建。以国防教育基地为依托,武冈市将整合荷塘都梁文化产业园内的“都梁记忆馆”“都梁书院”“都梁民宿群”等优势资源,打造荷塘3A级乡村旅游景点,链接黄埔二分校旧址、武冈城墙、城步老山界、新宁宛旦平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打造出湘西南一张厚重的文旅名片,为加速推进武冈经济、社会、国防同步发展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 2023-04-11 文/贺旭艳 夏建敏 王岐堂 图/贺旭艳 罗建锋 傅勇 张航 ——春访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走笔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3129.html 1 “红色名片”闪亮 古城绽放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