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样啦!以前是连居民都嫌弃的老街,现在设施完善、地面干净,尤其是花花草草遍布老街各个角落,生活别提多舒坦了!”3月28日上午,在双清区东风路街道通衡街社区,79岁的李端满指着改造后的街巷向杭州来的客人介绍。
通衡街社区辖17个居民小组,共1049户、2705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其主辖区是一条狭长的街道,曾是古城邵阳通往衡阳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称作“通衡街”。
这片辖区主要由历代居民自建房、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公房和改制企业的老旧院落组成。过去,街面上的自建房门窗破损,楼道杂物乱堆乱放,各种污水流淌在街面,空中缆线横牵竖挂,“飞线”充电现象比比皆是,道路破损坑洼严重……种种乱象,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以前,居民怨声载道,各种纠纷时有发生,这里因此被称为‘烦人街’。”社区一位资深干部介绍。
面对影响社区发展的“拦路虎”,通衡街社区借助文明创建东风,秉承“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专项协商协调会和宣传讲座,广泛开展入户走访等活动。同时,在线上成立了5个居民群、5个网格群,充分倾听居民心声,深入推动居民自治,致力打造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绝对不能将‘脏乱差’的面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市、区、街道三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衡街社区“两委”先后三次组织对街面道路进行分段修整。
“从填补坑洼到对道路进行整体修建,从铺设沥青到划分醒目车位,再到设定单行线,竖立标准交通指示牌,彻底改变了通衡街大街小巷道路泥泞的局面,方便了居民出行。”通衡街社区负责人介绍。
道路问题解决后,社区又从细节处入手,极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因为历史原因,通衡街道路狭窄,楼栋之间没有足够空隙,很多居民踏出家门就是马路,“晾衣晒被难”成为大家普遍面临的难题。为此,社区筹措资金,在居民屋檐下统一安装了不锈钢晾衣架,并于今年3月中旬全部安装到位。
“有了这个晾衣架,不光我们晾晒衣服方便了,还增加了社区的秩序感。”社区居民罗女士为“屋檐晾衣架”点赞。
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牛鼻子”,只是社区“改天换地”的第一步,后续还需围绕难点工作,打好“组合拳”。
“牛皮癣”是城市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切实推进辖区“牛皮癣”整治工作,通衡街社区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每天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对辖区主街干道经营门店、市场周边墙体以及电线杆和公共设施上的各类“牛皮癣”进行常态化管控和治理,始终保持墙面整洁。
“针对辖区老龄化的实际情况,我们以网格为单位,在老旧院落和自建房公共区域增添居民信息便捷栏,并积极发动社区青年团员、中小学生等年轻群体成立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理监管。”通衡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朱呈祥介绍。
该社区定期安排环卫工人清理卫生死角及楼道杂物,给每家每户发放垃圾桶,在街道和院落为居民设置了4个垃圾分类回收点。同时,深入推进创文网格化管理,以楼栋单元楼为单位,进行月末卫生评比,激励居民共同积极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朱呈祥介绍,社区还联合电力、通信等部门,在辖区持续开展线路整改工作,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进一步美化家园。
在社区的大力整治下,如今的通衡街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