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李振平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年一个周期,已经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何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文明创建进一步提质增效?笔者认为,把握好“八大关系”,十分必要。

把握好“位”与“为”的关系。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创建工作事关一个城市的形象和荣誉,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文明创建,各级各部门按属地、按职能分工都有相应工作职责,这是每个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定位。这个定位决定所有单位和部门都要有所“作为”,要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标准、工作任务,谋划好、统筹好、提升好本单位和部门工作,把创文工作与本职工作融于一体,同部署同落实。

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定遵循测评体系,还有操作手册、动态管理措施(全面清单)等。要把这一整套指标、任务分解下去,各责任单位要自我对表,并且理解透彻。创文是一张公开的考卷,测评就是进行开卷考试,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级的、有操作性的大培训,把工作标准立在心中。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甚至全体市民,要知道考自己的题目、标准答案,对标对表去做,把每个创文试卷答好。

把握好“行”与“达”的关系。“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是要始终如一地做好事情。创文也是一样。对文明城市的测评,有“现场考试”,有“书面考试”。“现场考试”是检验厚积薄发表现出的即时效果、综合结果,“书面考试”是检验日积月累得到的过程效果、最后结果。所以要谋划好“起行”之初的篇章,克服“进行”过程中的问题,还有“行完”一程的及时检视和总结。需要孜孜以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文明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进程。但“动”中有“静”,按照创建标准,规定的设置、固定的设施必须有,这种静态的问题不能出现,缺什么就及时补什么,不能出现静态问题。创建中较多出现的是动态问题,必须从源头上着力,从机制上入手,从责任上强化。动态问题动态管理,要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有力的规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秩序。

把握好“硬”与“软”的关系。创文要“软”“硬”两手抓。在创文测评标准里有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事项的建设指标,这些是必须做到的硬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完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设施改进和民生生活改善,这是文明进程的重要方面。同时,要同步做好市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的优良软环境,建设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之城、善治之城、魅力之城、共享之城、幸福之城,展现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应有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景象。

把握好“表”与“里”的关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从“本”出发,迅速治“标”,并去除顽瘴痼疾,确保标本兼治、表里如一。所谓对标对表,就是要由里而外、统筹兼顾、共同发力呈现文明的形态。“本”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要抓好全民宣传教育发动、公职人员思想作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些重点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单独测评的,要特别抓好评定文明城市的这一“门槛”指标。

把握好“奖”与“惩”的关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人是其中最大的活动因素。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也靠民。要把“奖”与“惩”这两手,最大程度用在“民”身上,奖为主,惩为辅,奖惩并举。把标准立在前,把规则立正中,把奖惩跟在后。让文明创建更精细、更广泛、更精准地关联群众生活,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把握好“学”与“考”的关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前所未有的创建工作实践,是一场学习,是一场修行。学要有专攻,把握规律,用心于平时,用功在长久,贵在常态长效。与任何工作一样,务必把创文工作责任体系建立起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死角,全覆盖。任何一个测评点位及其周边,都要有人负责,把责、权、利落实好,出现问题给予责任追究。学好,也要考好,学好是考好的基础。学好,加上临场发挥好,就一定能考好。

(作者单位:市委老干部局)

--> 2023-03-24 李振平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2356.html 1 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