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满眼绿色绘春光

——我市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见闻

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3月仲春,邵阳大地,万物勃发,绿意盎然。在第45个植树节期间,全市上下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邵阳彩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碧透、空气常新、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的美丽春色图景。

全民学雷锋 植树增绿

3月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身体力行学雷锋,带领群众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实施植树造林绿化行动,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3月9日,严华、周迎春、周文、于金旺、肖拥军等市领导来到宝庆森林公园植树点,与群众一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用行动引领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市年年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城乡生态面貌持续改善。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建成24个森林小镇、34个国家森林村庄。

市辖三区也积极行动,3月9日,双清区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区领导和区直单位的160余名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志愿者,在高崇山镇渔长村共栽植树苗约30亩。3月10日,北塔区在陈家桥镇柑子塘社区廖嘎山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种植4000余棵树苗。近年来,北塔区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头等位置, 2022年完成人工造林1500亩,退化林修复1000亩,森林抚育1500亩。3月14日,大祥区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区领导和区直单位干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共800余人,到罗市镇新华村玉家坪栽植桂花树、红豆杉等1500余株。

各市直单位也纷纷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植树活动。今年,市水利局在大祥区板桥乡山塘村新承包近50亩植树造林任务,自我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该局已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成义务植树1000余株,造林500亩。

“3月春意盎然,正是植树的好时节,作为一名志愿者,种下一棵树,可以为邵阳建设青山绿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志愿者王晖说,参与植树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实行河长制 净水护绿

我市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牢治水管水政治责任,持续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不断提高河湖管护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生态风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10日,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严华到资江巡河,自市区资江二桥码头登船,沿资江顺流而下,认真察看资江市区段和新邵县段河流水质、水面漂浮物、岸线环境等情况,了解沿线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河长累计巡河17.5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1万个。累计签订县域联动共治协议326份,开展全流域巡查12次,解决跨区域问题160多个。

3月6日,大祥区城管局30余名志愿者在桂花桥开展“共护母亲河一江碧水”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对河道水面杂物进行打捞,另一组负责清理河岸的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垃圾。

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联合会创造性推出“邵阳滩主”制度,将资江、邵水城区河段以各大桥梁为界,划分为27个相对独立的网格,动员协会骨干成员自愿认领,担负起维护“滩位”生态环境责任。两年来,“邵阳滩主”们自购工具,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到各自“摊位”捡拾垃圾,并针对河滩种菜、河岸倾倒垃圾、偷排污水、私建围挡、焚烧垃圾、随意野泳等河流管理“顽瘴痼疾”展开“随手拍”活动,有效促进了全民保卫“母亲河”意识的提升。

初春时节,漫步在北塔区段资江岸边,春风微拂,垂柳成排,千丝万缕般的柳枝刚吐新绿,树下碧草茵茵,健康步道上市民悠然赏景,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水草摇曳,渡船忙碌往返于南北两岸……如今,打卡邵阳任意一条河、一座水库,这幅春和景明的画面已随处可见。

打造宜居城 美好享绿

我市山川秀美,森林茂盛;城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村,是一幅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大美画卷;城市,是一幅幅“林在城中、城在林中” 的景观。近年来,全市上下充分利用优秀的“绿色”资源禀赋,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绿色生态成为邵阳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3月14日,我市举行“保护古树名木 共享绿水青山”宣传活动,市园林绿化中心等单位志愿者,利用展板、画册等宣传载体,介绍我市古树名木现状,科普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讲解古树名木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和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同感和守法意识。

近年来,全市各地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城步苗族自治县努力开辟林下养殖、风能发电、生态旅游等具有特色、规模、高效的林业生产基地。邵阳县积极探索“林菌”经营模式,实现油茶产业发展与林下经济发展完美融合,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金称市镇青石塘村依托低产低效老油茶林建立210亩食用红松茸种植基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形成了邵阳县油茶、邵东与新邵中药材、隆回金银花、新宁脐橙、洞口柑橘、绥宁楠竹、武冈花卉盆景等“绿色”富民产业。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布局发展全域旅游。目前,全市有350余个大小景区景点,其中有1个国家公园,1处世界自然遗产,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7处国家湿地公园,1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个。

如今,行走在邵阳大地,满眼是秀色,耳畔是欢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故事,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齐头并进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 2023-03-24 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我市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见闻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2350.html 1 满眼绿色绘春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