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7时,在古城邵阳江北建材大市场一间古色古香的工作室里,一名白发“老人”俯身在工作台上,一丝不苟地开始他的雕刻工作。
“老人”名叫杨石生,因为长期将心血奉献在雕刻事业上,尚不到花甲之年的他,过早白了头发。
“昨天,我收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博物总馆永久收藏我竹雕作品《复兴之路》的证书,这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65岁之前拿到‘山花奖’的信心。”杨石生一边挥舞手中的雕刀,一边说。
杨石生1963年出生在武冈荆竹一个雕刻世家,从小酷爱雕刻艺术,17岁开始专业从事雕刻工作,现常居北塔区从事雕刻及研究,其根雕、木雕、竹雕、玉雕作品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家,湖南省邵阳根雕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梅山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北塔区第六届人大代表。作品竹根雕《盛夏牧趣》入围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根雕《溪山靓影》获2018年度中国(湖南)宝玉石观赏石木制艺术品“神雕奖”金奖;根雕《险崖幽居》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201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竹雕《雨过家山新》获2019年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示范展金奖;竹根雕《夫妻同出征》获2022年“众志成城抗疫情”湖南省工艺美术作品创作评比一等奖;大型竹雕《长征万里图》入围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间文艺‘山花奖’跟电影‘金鸡奖’和电视‘金鹰奖’一样,是该领域全国最高奖项。截至2020年,我市工艺美术界只有杨石生入围过‘山花奖’,至今没人真正拿到过‘山花奖’。”市社科联原主席张千山介绍。
因为邵阳工艺美术界一直没人拿到“山花奖”,2020年底,57岁的杨石生发誓要在65岁以前如愿以偿。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杨石生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创作一幅可以冲击“山花奖”的作品。他耗资2万多元、耗时4个多月,专程奔赴红军长征走过的一些重要地方采风。回邵之后,耗时一年多,一幅《长征万里图》竹雕呱呱坠地。《长征万里图》共分六个部分,作品总长11.36米,由36块竹片组成,运用杨氏阴阳对接特色技法经精、微、透、通雕刻而成,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然而,在2022年“山花奖”评比中,《长征万里图》竹雕作品依然只获得入围奖,杨石生为此一夜白头。
“你的作品两次入围‘山花奖’,已经做到了邵阳第一,很不容易,你要知足了!”杨石生妻子心痛地劝他。
就在杨石生痛苦之际,喜讯传来:《长征万里图》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而且全省雕刻界仅有两人获此奖项。
“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是2012年设立的,时隔十年后重新开设,彰显着省委、省政府对文学艺术工作的高度重视,你要重新燃起夺取‘山花奖’的信心。”一位好友鼓励杨石生。
2023年2月8日,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颁奖仪式在长沙举行,杨石生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到奖杯和证书。
“在长沙登台领奖的时候,我眼前好像突然浮现出一幅雕刻作品,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规模比《长征万里图》更加宏大。我准备用三四年时间潜心创作这幅作品,用它再次冲击‘山花奖’!”杨石生双眼炯炯有神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