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黄吉成) 工业经济是“压舱石”。我市工业经济交出怎样“成绩单”?记者从全市科技创新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工业运行平稳提质。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过20亿元企业较2021年分别增加64家、3家;培育国家级优质企业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2家、净增121家,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5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
链群建设亮点突出。全市九大产业链总产值达312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7.2%,同比增长13.2%。其中,特色轻工累计完成产值1300亿元,同比增长14.6%。邵东小五金获批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新邵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邵阳县茶油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千百十”工程协同推进。市住建局成功培育1家营收过10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级企业。市农业农村局培育了省级以上优质企业8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文旅广体局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均居全省第1位。市商务局负责的“限上批零住餐”营业收入、企业数量分别排全省第5位、第2位。全市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66.1亿元。6个湖南省产品创新强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4%,突破关键技术17项,获得发明专利16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推动智能化改造。维克液压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三一专汽、彩虹玻璃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推动绿色化发展。邵阳经开区等4家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湘窖酒业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湘木豪廷等6家企业的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推动品牌化提升。亚洲富士电梯获评“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湘窖酒业获评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
数字经济来势向好。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市现有5G基站5983个(全省第4)。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3个。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试点示范(全省仅4家),其“小平台托起大产业”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增深度“上云”企业、上平台企业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5位。
联企纾困效果显著。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出台《邵阳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平稳增长的若干财政支持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市本级增加5000万元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企业帮扶更加用情。深入开展“纾困增效”、万名干部联万企百日攻坚行动,全市5341名干部调研走访企业37279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161个,为各类市场主体退减缓税费36.29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盈利面居全省第1位;利润总额186.9亿元,同比增长41.6%,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1位。
2022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3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均提档进位。全市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军民融合发展、邵阳经开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