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我市作为消费大市,顶住了近三年来的各种压力,保障了市场主体总体稳定,群众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水平总体稳定。2023年,我市将以“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开展好“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为群众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本报开辟主题专栏,全过程记录和展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媒体参与、群众受益的“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实况,合力提振消费信心,聚力优化消费环境。
围绕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的消费维权年主题,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我市2022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022年邵阳市十大消费投诉热点
一、一般食品。全年共接收食品类投诉4891件,主要涉及虚假宣传、销售变质食品、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食品、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以及中小型餐饮店未明码标价、卫生条件差、餐中有异物或食材变质、疫情期间擅自涨价、不明码标价等问题。
二、家居用品。全年共接收投诉1114件,集中在合同纠纷、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三个方面问题。如定制家具、厨具材质、尺寸、产品颜色(色差)等有争议,送货商品与约定不符;订购产品未按期送货;商家违约不退定金;售后维修拖延时间长、维修技术不高造成重复修理,零配件更换、维修价格不透明;三包义务不履行;承诺赠送保养等服务未能兑现或另行收费等。
三、餐饮和住宿服务。全年共接收餐饮和住宿服务投诉963件,主要涉及问题: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被迫改变消费计划,引发与商家的退定(订)金纠纷;优惠活动与商家宣传承诺不符;食材不洁、食材不新鲜、用餐环境卫生不达标;价格不透明等。
四、药品。全年共接收医疗器械类投诉861件,集中在流通环节,主要涉及问题:销售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药品;违法广告;疫情期间违规哄抬药价;网络购买药品被欺骗等。
五、教育培训服务。全年共接收投诉752件,主要涉及问题:疫情期间,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机构借疫情之名不提供服务;过度宣传教学效果以及师资配备;预付式消费风险大,拒绝退款或携款跑路等。
六、电信服务。全年共接收投诉715件,主要涉及问题: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宽带网络安装不到位;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开通套餐;移动通话资费不透明等。
七、交通工具。全年共接收交通工具类投诉700件,主要涉及问题: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质量瑕疵,出现漏油、漏气、怠速不稳、表盘不准等问题;购车合同纠纷多,出现购车定金退费困难,商家不按期交付车辆,签订合同后擅自涨价或强制消费,合同约定优惠不予履行或擅自增加附加条件等问题;售后服务品质差,出现售后服务中过度保养、变相收费等问题。
八、美容、美发、洗浴服务。全年共接收投诉607件,主要涉及的问题:预付式消费风险大,包括因疫情影响过期遭拒用、商家跑路、补卡遇阻;虚高定价,以次充好,如将普通产品包装成名贵产品;场所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等。
九、服装鞋帽。全年共接收消费者投诉606件,主要涉及的问题:产品质量不达标、网购商品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售后服务不满意、优惠力度与商家承诺不符,特别是通过微信等方式购买服装,一旦微信被拉黑,被诉方主体无从查找,难以维权。
十、新型消费领域投诉。全年共接收投诉487件,主要包括网络直播培训虚假宣传、诱惑消费者转账后无法再取得联系、预付费用难追讨等;直播带货商品货不对板,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惯用全网最低价和限时抢购等宣传诱导消费者;售后服务难保障,退换货难,拒不承担售后责任,甚至找不到责任主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