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5日

◆六岭杂谈

情系清明

易祥茸

最近,大侄儿很忙,因为他负责今年整个大家族的清明节的活动安排。

我儿子一辈有堂兄弟8个,都成年了。于是,他们提出一些家族大事不让我们老一辈操心,而是由他们“轮流值年”。今年轮到大侄儿。我们那里的人们,一年有两次大聚会——一次是过年,一次是清明。

过年是家庭亲友的团聚。过年了,在外地打工的、工作的,都匆匆往家赶,因为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家里人也在企盼家中的顶梁柱回来,带回温暖,带回幸福。而且,“亲戚不走动不亲”,一年到头了,亲戚之间也要串一下门子,才能维系亲朋戚友之间的关系。而清明则是一个大家族的聚会。不管你怎么忙,不管你在何方,哪怕是在海外,每到这个时节都要匆匆赶回来。因为清明祭扫不但是对祖先的感恩,更是对整个大家族的尊重、对血脉亲情的认同,特别是对“我从哪里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过年团聚,是为了幸福。但有时因为工作忙,或因买不到车票,或因冰雪天气,回不了,也就算了。但是,清明必须回。祖坟是乡愁的一个着落点。父母在,尚有归途;父母不在了,父母的坟墓就是你和家乡的唯一连接。

过年的时候,侄儿们就聚在一起或通过电话商量好了今年清明要做的事情。

祖父过世的时候还是清代,那时的墓碑只一尺多高,几寸宽,太不起眼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经更换过,但那碑的质量太差,才几十年过去,石头已经风化剥落,上面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今年打算更换。但更换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得先要去石场定制。所以,大侄儿赶早去石场定了碑的式样和大小,讲清价格,交上定金。

去年清明祭扫的时候,看到有几个祖坟需要修整。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且要在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完成。而按规矩,这些工作最好是由子孙们亲力亲为,一般不请外人代劳。所以,大侄儿在组织工作上还是要花一番工夫的……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一个家族聚会,需要一次特别盛大的会餐。

在以前,大家都比较穷,要某一家人负责一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的餐饮,单从经济方面看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于是,他们就想了个办法:起“清明会”。一个大家族的几房人的头头们轮流来。轮到某人值年了,大家族里男丁每人出多少钱交给值年的人,那么这一年清明的所有工作的运行都由值年人来做,当然也包括会餐。然而,这种会餐与一般的会餐意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不同于过年的待客。过年亲戚之间互相请吃,吃的是喜气、是团聚、是感情联络,而清明会餐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家庭团结了,家族凝聚力加强了,家庭、家族都是社会的细胞,那么整个国家也就紧紧抱团在一起了。

过去吃“清明会”,多半在一个宗族的祠堂里,那里桌椅板凳、锅台碗盆一应俱全,而且地方宽敞,摆个十几桌、几十桌没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地方的祠堂已经被拆掉了,也没有办酒席的设施了。于是,许多家族的“清明酒”就只好订在当地的酒店里。在那里,只要付了钱,其他的都可以不管。当然,即使在酒店,清明的祭祀仪式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今年我们家族的“清明会”的准备工作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个侄儿有了个大胖孙子。四十刚出头,就做了爷爷,为我们家族又添一丁,这是一件大喜事。于是,他提出来,今年的“清明会”由他来做东。添丁了,为家族兴旺做出了贡献,由他出资来主持清明祭祀,告慰祖宗,应该是可以的。但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不妥,因为这样的情况今后还会有很多,比如有娶媳妇的、考上大学的、新屋乔迁的……都来“插一杠子”做东的话,那就打乱了原来轮流的顺序。况且,大侄儿也不愿意让出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的为家族做贡献的机会。于是决定,今年清明还是按原来安排进行,至于另一个侄儿的“添丁喜酒”,等大家商量后再另行安排。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祭祖,方思忠孝为人之本。情系清明,是传承,是责任,是感恩,更是爱的传久与绵延。

(易祥茸,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

--> 2023-03-05 易祥茸 ◆六岭杂谈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8516.html 1 情系清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