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5日

枞树菌

袁智云

因为和小舅妈约好去小坪岭取枞树菌,早晨五点多我就醒了,天还是乌漆麻黑。小坪岭这个地方,每年的3月、6月、9月,盛产枞树菌,故此地被菌友们称为“枞树菌自然基地”。一路颠簸骑行,到达小坪岭枞山时,天已放亮。

前几天下了几场雨水,这几天又阳光灿烂,这种时雨时晴的季节,最是枞树菌欢快生长的时候,取菌的人们也最是欢喜。一进枞山,满目望去,地上的枞针到处翻得乱七八糟。我感叹道:又来迟了,已经被别人早先一步取走了。小舅妈却不慌不忙地说:“扯笋取菌,一人一份。别急,慢慢找,自会有发现。”枞树林里面杂草很多,各种杂树也很多,加上现在人们很少上山砍柴,刺也特别多。另外,枞树下面是厚厚的枞针叶子、枫树叶子、苔藓等,不留意看很难发现枞树菌。

小舅妈给我准备了镰刀,用来翻枞针及杂草叶子等。我以前也取过菌子,知道这是个“耐心活”。翻了大概几分钟,在别人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朵扣子大小的枞树菌。我真不忍心取下它,只要留个三天,它就可以长大了。但小舅妈说:取下吧,小是小了点,但还好吃点,况且翻动了它的根,就比较难长大了。我在心里默念,我取了个枞树菌孙子……突然,在一棵杂草旁,我发现了一对“双胞胎”,而且长得刚好。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下来,记录这一兴奋时刻。

一个多小时转眼就过去了。翻来翻去,都是别人剩下的几个,慢慢地,我耐心少了,想打道回府。正在沮丧时,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晃而过,他桶子里的枞树菌甚是漂亮。我一个跃步,尾随了上去。只见他步履轻盈,在杂刺枞林中穿梭前行,但穿着打扮却不像个年轻人。我跟了两分钟的样子,已是满头大汗,眼看跟不上了。他却放慢了脚步,只见他左手提桶,右手摘菌,一个又一个。我走近他跟前,吃了一惊,如此健步之人却是个老者。我和他拉起了家常,了解到他已经快90岁了,是我一个老同学的叔爷,响当当的取菌老手。拉近关系后,他笑我拿镰刀。他说:“善取菌之人,是不拿镰刀的,那会伤了小菌子的根……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呢!”我虚心求教,但他说的我似懂非懂。我说:“叔爷,我今天跟上你,我取你身边剩下的菌子。”叔爷一笑,说:“凡我经过之地,已取光。”但我觉得总会剩下一两个吧。于是,我准备赖上他。但才弯腰一瞬间的功夫,叔爷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慢慢捉摸出了一点,别人翻过的地方,少去再翻,在一些隐蔽的地方,可能会有一点小惊喜。

时间过了快两个小时。不知不觉,我走到了一个信号塔旁。周围阳光很好,我休息了一会。正准备离开,一棵枞树绊了下我的脚,原来是一棵横躺着的枯死的枞树。我弯腰搬开枞树放一边去,怕它再绊住别人。这一搬开,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只见枯树旁,一堆枞树菌,长势极好,有的快要完全成熟了。我瞬间激动万分,先拍照,再拍视频,这分明是枞菌在开会呀!这怕是老天眷顾我吧,我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枞树菌自然基地”。一朵、二朵、三朵……足足三十多朵呢,而且都是大朵的。我小心翼翼,轻拿轻放,生怕弄疼了它们。

喜获这一堆枞菌后,我有大半桶了。突然,我发现周围安静,其他取菌人已不知哪去了,小舅妈也不见了。心里稍有点慌乱,这满山满山的枞林,从哪边走为好呀?我用微信咨询了同学如何下山。同学一边为我壮胆,一边和我聊天,真的感谢他。往下走时,我又获得了两枚珍贵的金丝枞树菌……

回到学校,清理战利品,足足4斤1两,这是我取菌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枞树菌不易保存,时间一长容易变色,三五天后就会坏掉,所以要趁新鲜吃。枞树菌有浓厚的香味,肉质松软,营养价值高。枞树菌和鲜肉、豆腐一起炒,味道非常鲜美,香味非常浓郁,是一道难得的人间美味。枞树菌鸡汤,更是香气扑鼻,吃后能让人美梦连连。

(袁智云,任职于邵阳县长乐乡中学)

--> 2023-03-05 袁智云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8513.html 1 枞树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