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是雷锋精神;言行一致,脚踏实地,表里如一是雷锋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雷锋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是雷锋精神......理想信念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本质。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蕴涵时代意义的奋斗精神。综观我党历史,这种伟大精神举不胜举,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无不是用鲜血和生命丰富着这一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雷锋精神催人奋进。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精神是烛照前行的灯塔,榜样是催人奋进的先锋。《诗经》提出“夙夜在公”,《治安策》提出的“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都是这一种精神。革命精神的形成,是一项反复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从点滴养成入手,培养良好的苦乐观、得失观、荣辱观,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举,把英雄之志化为无畏之行。要像雷锋那样,从小事上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格,让青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涵养精神。
雷锋精神鼓舞人心。精神的力量和作用是巨大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唤醒了几代人;“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了几代人的信念,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雷锋精神”,散发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关爱之情。“延安精神”“老高原精神”“铁人精神”等等,无一不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的“抗疫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抗疫一线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于牺牲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看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义举,看到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好的精神状态,往往与好的道德品质、好的思想状态密不可分。一个整天感叹活得挺累、干着没劲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追求个人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有一股革命热情”“有一种拼搏精神”。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不忘所处的位置、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忘肩负的使命;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创造出不负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