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旅游大市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两江峡谷

邵阳是全省人口大市、面积大市,旅游资源在全省也是排名靠前,既有崀山、南山、云山、黄桑等一大批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有魏源、蔡锷、贺绿汀以及花瑶等国内知名的人文资源,具备建设旅游大市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我市高速、高铁、机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逐步成为省内、国内新的交通枢纽。旅游业成为我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我市实现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在邵阳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奉爱花委员就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精心规划布局打造旅游品牌。一是布局两大生态旅游廊道。以沪昆高速、沪昆高铁、怀邵衡高铁为轴线,对接长株潭旅游板块,畅通我省中西部地区旅游廊道;以呼北高速为轴线,连结张家界、桂林两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通我省西南部地区旅游廊道。积极向省文旅厅汇报,将这两大生态旅游廊道纳入全省旅游重点廊道,以争取更大支持。二是织密全市旅游规划网。以市场为导向,聚焦旅游消费做好“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保障;以打造全市统一的旅游大市场为出发点,进一步梳理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各县市区旅游总体规划,做足规划落地文章,做到上下衔接、有机联结、无缝对接;以市主城区为中心、各县市区为次中心、重点景区为基点,形成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旅游带动效益明显的精品旅游线。三是加强旅游品牌创建。以“奇美邵阳”为全市的大旅游品牌,将“浪漫崀山”“云上花瑶”等地方品牌纳入全市品牌建设战略,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做好品牌提升和宣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鼓励旅游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指导乡村民宿建设与运营,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包装乡村旅游商品,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通过宣传片拍摄、自媒体平台运用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邵阳特色旅游品牌。

多方整合资源确保项目落地。一是对现有在建项目尽快形成产能。把准悟透上级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工具,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现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实现早完工、早投产,在今年实现旅游业复苏的第一波大潮中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催生储备重大项目尽快落地落实。从市级层面出发,对全市急需要建的或者见效快的项目摸清底子,建立市级文旅产业项目专库,对重大项目上报列为省级重点项目。需要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在预算与资金拨付上给予重点保障。对由市场主体投资面临资金不足的重大项目,可以通过由政府帮助发行企业债券、信贷担保、预期收益评估、特许经营权质押等方式,想方设法为企业争取资金、盘活项目。如雪峰山山地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77个重大项目之一,对该度假区的交通等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应当从市县两级层面统筹调度、给予保障,切实加快项目推进,形成我市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三是聚焦需求引进落地一批好项目。将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内容,通过“招大引强”加强优质资源对接,建立多元可持续投融资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多方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方共赢。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在市级层面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金融机构等多部门为组员,合力推进对重大项目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协同监管等工作,保持政策持久性,实现项目建设政策要素保障最大化。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市政府与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厅、省级商业银行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重点解决用林用地、融资贷款等事关项目落地的关键问题。

--> 2023-02-27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8195.html 1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旅游大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