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
要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观念。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情为民所系,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极大地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奠定了我们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基。但毋庸讳言,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有的在群众面前摆架子,即使是在为群众办事的时候也是一副施舍的模样;更有的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怕麻烦,嫌辛苦,敷衍了事;还有的不跟踪问效,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遗留问题,群众的思想和情绪怎么样等等,全没挂在心上。凡此种种,不仅严重影响党员干部自身形象,还有损党的事业,必须坚决克服。
要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坚强靠山,永远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充分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决策前,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保证决策体现群众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回”到群众中去,保证使决策变成群众的实践活动,并依靠群众完善决策、搞好监督。事实证明,来自群众的监督是最经常、最有力量的。党员干部在作决策和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走群众路线,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同时要正确对待群众监督,以群众的批评意见为镜子,反思和校正自己的言行,在群众中塑造良好形象。
要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观念。摆正同群众的关系,不能来自老百姓却忘了老百姓、当过老百姓却忘了老百姓,对群众要有真挚的感情,从根本上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满腔热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不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竭尽所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绝不可遇到难题就将矛盾上交、互相推诿;要把感情融入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去,把群众的事情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