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英国人在巴黎向一位能讲英语的法国人问路:“请问,由这儿走路到蒙马特区要多久?”那个法国人说:“那你就走呀。”英国人又问:“那由这儿到圣心大教堂要多久?”那人又说:“那你就走呀。”再三询问,得到的回答都一样令人费解,于是英国人走了。没等他走五步,那个法国人就说:“喂,以你这种走路速度,从这儿到蒙马特区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不知你是否哑然失笑?我们其实就像那个英国人,总是问考某某证难吗?去某地旅行要做什么准备?如果我要干某事,你有什么经验……就像老一辈人说的那样,多问问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少碰壁。如此“问路”好似是所有人“出行”的必备习惯。可如果还没答题便手握标准答案,如何叫考试?
更有甚者,照葫芦画瓢,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看别人看过的风景,经历别人经历的人生,还引以为傲,谓此为捷径。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目的地不相同、怀抱不相同。我们的能力不相同,遇见的困难也不会相同;我们的性格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会相同。世界没有两片脉络一样的叶子。如果为了避免“踩坑”而湮没了我们的个性,磨光了我们的棱角,去追求大众认为的“成功”,不是一大悲哀?我们讨厌盗版的球鞋,我们摒弃复制的书籍,甚至连日常和别人的一次撞衫都要气愤好久,为何要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也复刻成别人的样子呢?
路是自己在泥泞中走出来的,脚印是自己在荆棘中留下的,生活的乐趣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夜深沉静之时,我闭上眼,听见了骨节生长的声声脆响。我知道,那是兼程的行囊。
新宁县思源实验学校1905班 杨煜涵
指导老师 蒋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