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啦!我太爱读书了!
我两三岁时就开始阅读书籍。倒不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也不是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样粗略地读,而是父母轮流给我讲绘本、童话故事,教我读《三字经》。我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读,如痴如醉。那时,父母教我的目的是让我学普通话罢了。不料竟有了意外的收获——我认识了好多有趣的汉字,明白了不少简单的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学会了自己看书,看自己喜爱的书。六七岁的时候,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读到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时,我伤心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读到经书湿了,我失望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完,终于读到了“修成正果”的结局。
《西游记》引起了我对鬼神小说的浓厚兴趣,我又阅读了《聊斋志异》。这本书是清代的蒲松龄写的,里面有讲民间习俗的,有记奇谈异闻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千奇百怪,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八九岁时,我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虽然体会不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深刻道理,但是对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开运河,以及安史之乱等历史故事还是能了解个大致的。
十岁时我读《水浒传》,明白了不少的道理。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告诉我要交朋友,懂得合作。同时,我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如“智多星”吴用、“托塔天王”晁盖、“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小旋风”柴进……
如今,我看的书更多了。我深深体会到:吃一顿美味佳肴,美味一会儿;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神气一阵子;读一本有益的书,或许能受用一辈子。
(指导老师:钟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