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这首《送别》脍炙人口,传唱甚广。细心的朋友大概会有疑问了,这个长亭是个什么东西?有长亭,莫非还有短亭吗?答案是有长亭,自然有短亭。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说有长亭短亭,笔者有诗为证,李白《菩萨蛮》词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熟悉历史的朋友大都知道,刘邦曾当过秦朝的亭长,而关羽的爵位是汉寿亭侯(这可不是《三国演义》里讲的汉朝的寿亭侯,而是湖北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
《说文》中讲:“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任防御之责,相当于哨所。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秦汉时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可见,亭开始是建筑物,后成了长度单位,继而又成了行政区划单位。亭有亭长,亭长就是邮政驿站站长,接着演变为这方圆十里的长官,相当于后世的里正和保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亭又成为了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一亭,尤其是城外大道旁的十里亭,似乎距离有些长了,于是古人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短亭倒不一定是形制有差异,差异是在距离上。
说完长亭、短亭,再说凉亭。一般亭子都称凉亭,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亭的建筑规制简单,四面透风加一个拱顶。这样的亭自然凉快,因而凉亭的大号就不胫而走了。
趣话鱼书、鲤书和雁书
李商隐有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晏殊词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李清照也有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有文学常识的朋友,大都知道这里鱼、鲤、雁都指书信,那为什么它们都是书信的代名词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鱼书、鲤书都源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成语鱼传尺素就源于此。后人就把鱼尤其是鲤鱼视为书信的吉祥物。细究下来,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刻成鱼形,想来也是书信畏水火,鱼生长在水中,水又克火,算起来这也是一种迷信。至于为什么是鲤鱼,而不是鲈鱼、草鱼、青鱼、鳜鱼等其他鱼,应该也是种迷信。鲤鱼在北方常见,为王公贵族重视,要不民间就不会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孔子也不会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啦。
大雁和书信的渊源则跟苏武牧羊有关。《汉书·苏武传》里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囚禁十九年,其志始终不渝。后来,汉使向匈奴索要苏武。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发现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鸿雁传书从此传为美谈,鸿雁、雁足、雁书就流传开来。
“千金”究竟多少金
千金在中国成语里是个高频词,常见的就有一字千金、一刻千金、千金买骨、千金一诺等。细心的朋友们大概会好奇了,这千金究竟是一千两黄金还是一千斤黄金呢?
实际上,千金既不是一千两黄金,更不是一千斤黄金,大多数情况下它指的是一千斤黄铜。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人以黄铜为金。秦朝以一镒为一金,汉朝时以一斤铜为一金。从秦朝到晚清,两千年来铜都是“头号”金属。
古人好夸张,千金多非实指,而是说钱很多,用以形容富贵。像曹植《名都篇》:“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李白《将进酒》里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有时,千金还用来比喻贵重。譬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这里的狐裘并非一定价值千金,而是说其珍贵,价值不菲。药王孙思邈写过一部医书叫《千金方》,其由来是“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千金还用来称呼女子。这个有趣的称谓咋来的呢?传说伍子胥逃出楚国,向溧水浣纱女乞食。好心的浣纱女赠食,并为其指明逃往吴国之路。伍子胥疑心浣纱女会举报他,去而复返。浣纱女知其心意,投水而死。伍子胥后来功成名就,想报恩,苦于不知浣纱女名姓,投千金于溧水。这才有了千金小姐的称呼。
这个故事听听罢了,当不得真。千金开始并未用来称女子,而是称男子。古人常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南史》中说谢朏是个神童,曾当着皇帝的面赋《洞井赞》,朝堂一片赞誉。其父谢庄拍着儿子后背说:“真吾家千金。”此后千金一直用来赞誉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男子。
千金称呼女子起于元代。元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有“你乃是宦官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之后的话本小说里,千金就常常以大户人家的女孩儿的身份出现。到后来,平民家的女儿也成了千金。即使家徒四壁,自家养的女儿也宝贵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