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6日

建设美好宜居家园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邵阳日报记者 易 蓝 通讯员 谭 杰

红旗渠污水处理厂

数管中心检测路面情况

干净整洁的城市道路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2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我市在实施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上成效明显,获省人民政府表扬激励。其中,我市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燃气老旧管网设施建设管理、公共供水漏损治理等五项工作全省综合考评第一。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管综合执法、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长制久清”守护水清岸绿景美

漫步邵水河边,绿树掩映、微风徐徐。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如画的美景,吸引市民前来休闲、观光、健身。这一转变,要归功于我市对城市污水和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市政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为着力点,以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各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全市完成污水管网改造33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4公里,完成枫江溪沿岸截污干管工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总量约180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0%。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稳步提升,其中市本级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由70.49mg/L提升至72.09mg/L。

精准改造助力城市提质升级

“以前的张家排路破旧不堪,路面坑坑洼洼。提质改造后,通行顺畅多了,也缓解了邵阳大道周边的交通压力。”市民张先生说。

张家排路位于双清区,连接建设南路与邵阳大道,是桃花桥周边路网之一,也是桃花新城区和佘湖山生态城区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段由于建成久、配套设施陈旧,难以承担现行交通压力,成为交通瓶颈路段。

2022年,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强化统筹协调,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工,顺利解决这一交通瓶颈。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该局完善城区道路设施建设,对邵州路、邵阳大道等38条道路进行无障碍通道改造,共计改造412处;完成33条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缘石坡道建设提质改造;安装阻车桩6500余个,建设完成40组人行道隔离墩。人行道(含侧石、护栏)完好率97%,排水管渠完好率97%,井座井盖完好率98%。实现城区绿化增品提质,完成桃花路绿化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爱莲池路街旁绿地建设工程,对邵水西路沿河风光带绿化、邵州西路与学院路交通岛花坛进行提质改造,完成西湖南路气象局护坡行道树种植。

打造垃圾分类的“邵阳模式”

在邵阳的街头巷尾、楼宇商铺,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定制海报、卡通标识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成为市区一道亮丽风景。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月制定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我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百千万”工程,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宣讲员、指导员、督导员、志愿者队伍体系,其中,按照1000户不少于1名宣讲员的标准配备到位,指导员按1个街道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督导员按照300户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人数达18000余名。该局组织开展多场次、多层级的业务培训,邀请省专家授课,对示范片区创建标准、垃圾分类实施细则等进行解析。利用垃圾分类集中宣传月、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等契机,向广大市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

截至目前,我市三区及经开区共新建垃圾分类亭(含厢房)404个,设置集中投放点967处,投放分类桶(含旧桶贴标)2896个。全市共改造分类转运站7座,新购置分类运输车37台。此外,该局不断优化可回收物“暂存点、回收点、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实现居民小区可回收物暂存点全覆盖;在街道建设回收站,采取与市场化公司合作的方式建成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通过完善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分类、转运与处理能力。

--> 2023-02-16 邵阳日报记者 易 蓝 通讯员 谭 杰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7463.html 1 建设美好宜居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