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我市组织全市6165名高中教师统一参加“高考”。通过“高考”的组考方式,这些高中教师接受了一次近十年来“高考真题”的考验。
本次测试是我市首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的高中教师“高考真题”业务知识测试。“这绝不是突发奇想。为了这场考试,我们去年就开始谋划。”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代林认为,高考的“指挥棒”不但指向学生,更指引着教育者,特别是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向。因此,我市将本次测试内容确定为近十年来的湖南高考真题,以此来检验高中教师对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和对学科业务水平的熟稔程度。
“通过考试,我不但亲身体验了高考的紧张氛围,更能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考试很有意义!”市四中高中语文教师宁彩虹说。
本次考试结束后,市教育局组织人员阅卷,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将召开全市高中校长会议,通报各高中学校的整体成绩,并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但是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更是学生们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正确学习观的重要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关乎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为着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去年7月,市教育局出台了《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以优化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为主要抓手,推动全市高中提升内涵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方式、健全评价体系、强化保障机制。
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去年暑假,市教育局组织2085名教师开展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落实,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师德先进典型,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业务水平,推行“三名”工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
去年以来,市教育局以学科改薄攻坚为抓手,组织专家研究分析全市近十年的高考数据,出具《分析报告》,进一步厘清高考形势和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同时,协调全市高中学校教学力量浓厚高考研究氛围,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动向,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尤其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高一学生及家长做好选课走班,帮助高三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精准填报志愿。此外,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联动,组织教研骨干力量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会诊”薄弱学科,组织重点攻关,指导各学校找准薄弱学科形成原因,制订并实施学科改薄攻坚计划,做到“一校一案”“一班一策”,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由“薄”变“优”。
去年秋季,市教育局组织学科教研员和县(市)教学教研骨干力量开展教学视导,对市直省示范高中的课堂和教学情况做精准剖析。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还推动教育行政管理与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组织机关干部利用闲暇时间深入高中教学一线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实现“到基层、进课堂、抓教学、提质量”的目标。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半年多时间以来,全市各高中学校积极行动,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的“校本方案”。去年,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到市一中开展教学视导。反馈《视导意见》后,市一中坚持问题导向,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如《视导意见》指出的“学校‘满堂灌’的情况还存在一定比例”,市一中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中老年教师执教的课堂。为解决这一问题,市一中一方面加强对中老年教师的关怀,一方面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推行“十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不求快、只求实”的原则,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整改计划,帮助教师们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路,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半年时间以来,从听课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学校‘满堂灌’的课堂逐步减少。我相信只要持续抓下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市一中教学副校长杨易军说。
“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除了组织业务测试,实现以考促学、以学促教、以教促研,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们马上还会组织高中阶段的教育管理者赴外参加高阶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办高中学校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努力形成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从而全面提升全市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恒荣话语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