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碗”这个行当,已日渐消亡了。
所谓“号碗”,也就是在餐具上刻上记号。饮食店、酒楼、宾馆的餐具需要刻上堂号,以相区别,诸如在碗底刻上“德兴酒楼”“三和粉馆”“武城招待”。在乡下,各家各户也要在碗底刻上字号,避免混淆。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碗是各家各户的,如何混淆呢?几十年前的乡下,有人家要办红白喜事,几十桌客人,谁家都没有这么多碗摆筵席,又没有一次性餐具,因此需要到各家各户借碗。
我小时候多次见过号碗匠来我村子里号碗,时间大体都在秋冬两季。号碗的王师傅是稠树坳上的,离黄土冲三里之远。阴雨天没事可干的时候,他就敲着小钉锤喊:“号碗哦——号碗——”声音苍老沙哑。小孩子都喜欢他,总想去摸他手上的钉锤与钻头。王师傅是个五十开外的人,中等身材,样子瘦瘦的,还有点秃顶,抽着喇叭筒烟卷。他为人和善,喜欢逗孩子说话。他一来到院子里,孩子们就蹦蹦跳跳跑过来了。王师傅从兜里摸出几个硬硬的纸包糖,每人发一个,然后说:“快去喊,快去喊,谁家要号碗的,马上来哦。”这样,我们都成了他的小喇叭,满院子去发消息:号碗啰,号碗啰。
王师傅手里的钻头是个小小的金刚钻,约三寸长。那个小锤子只比大拇指粗一点,锥子形,像个小小的斗笠。可能年深月久了,锤子发着暗淡的光泽。王师傅号碗很熟练,他把碗夹在两腿之间,左手捏着钻头,无名指抵着碗底,右手轻轻敲着。随着左手的移动,碗底就刻出了痕迹。他的双手配合非常协调,不轻不重,不快不慢。刻完之后,涂上墨汁。待墨渗入刻痕之后,用毛巾擦掉多余的墨,碗底的字就清晰可见。我爷爷说王师傅的字刻得好,以前他是刻印章的,号起碗来熟练得很。
王师傅有个绝活,那就是刻生肖图。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号碗的人家少,他就会与东家吸烟聊天拉家常,问问东家的生肖,然后征求东家意见,刻个生肖图案到碗上。我家里就有一个王师傅刻上老鼠图案的碗,那个老鼠特别形象,弓着背趴着,鼠须、鼠眼清晰可见,鼠尾自然弯曲,特别可爱。小时候,我最喜欢用这个鼠碗吃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较大规模的设宴请客,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不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借了。号碗的行当,自然也就日渐消亡了。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乡村生活,王师傅号碗的叮当声,似乎还在耳边响起。
(陈云龙,武冈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