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英子,快起来!拿个大碗来,趁热,端豆腐脑回去‘恰’!”一大早,就听到院子里的娘娘们那脆脆的喊声。冬季的故乡,气温比城里更冷些。寒冷的早晨,我就这样,在一阵阵亲热的叫唤声中,悠悠醒来。
父亲,这个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游子,从这里出发,又回到了这里。父亲在世时常常说,城里的家只能算是个屋子,乡里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弟弟按照父亲的遗愿,在老屋的地基上,简单地建了新房,就是为了离葬在这里的父亲更近一点。房子建成后,一到了周末,我们一大家子便会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与这里的乡亲乡情融为一体。
我的故乡在新田铺镇的一个偏远小旮旯里。村子不大,数来数去,也就十来户,我们家族占了一小半。村子很小,小到如小家碧玉般精致,庭院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因为小,所以邻里相处得就像亲人一样,处处充满了温情。
听到喊声,我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跳下床。拉开窗帘,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草木凋零的故乡,因了清早娘娘们的这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村子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村里的男人们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娘娘们便只能留在家里,照顾病弱的老人,接送上学的孩子。这些年,乡亲们勤劳务实,生活条件日渐充裕,新建的房子一栋比一栋洋气。娘娘们虽然从早忙到晚,可脸上总是抑制不住流露出满足的笑容,很少听到有怨言。
一到腊月,村里的年味便日渐浓郁,也就到了勤劳能干的娘娘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这时候,各家的娘娘们会抽出空闲时间来,凑到一起,趁着冬日暖阳,盘算着该怎样用灵巧的双手做出让一家人都想念的美味来。猪血豆腐丸子,是冬季故乡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豆腐的原料,是娘娘们亲自种的黄豆。豆腐制作过程很复杂,但娘娘们都乐在其中。将制成的豆腐捏碎,混以猪血、猪肉,捻揉成团,经过三五天小火的熏制,就成了外表黢黑、内里绯红的猪血豆腐丸子。我家做好了做你家,你家做好了做他家。整个村子,都会被暖暖的炊烟、豆腐的香味以及欢乐的笑声笼罩着。娘娘们用心做出来的猪血豆腐丸子,一部分用来招待客人,大部分会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在人间烟火里,有幸与村里的娘娘们一道感受平凡的生活,品上一口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再七里八里聊着各种趣事……不经意间,便让萧瑟破败的冬多了一份温馨。
(谢丽英,供职于国网新邵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