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人年轻,瞌睡重,只想睡懒觉。大约是开学后第二周的一个清早,睡意蒙眬中,校园里亮起一阵清脆的哨音。伴随着哨音余响的是浑厚圆润的男中音:“老师们起床上操了!老师们起床上操了!”听到喊声,我心中一阵发紧,在学校读书时我就讨厌做早操,想不到参加工作后还要起早床做操。烦归烦,可又不敢不出操。揉着惺忪的双眼步入操场,瞧见老赵站在领操员的位置,一边喊口令一边领操。望着他那规范的领操动作,我以为老赵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后来从旁人口中得知,老赵是学校的校长。
老赵浓眉大眼,五官有棱有角,走路时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标准的军人步伐。每天结束早操后,老赵总是端着一个搪瓷碗,迈着正步走到校门口,舀一碗水豆腐,又迈着正步走回学校。时间久了,我才得知老赵武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部队当过文化教员,部队生活养就了他的军人气质和军人作风。
工作的日子,老赵总是提前走进办公室,端一盆清水,拿一块抹布,将办公室的桌椅擦得纤尘不染。又弯腰弓背,把地扫得一干二净。尔后,老赵就笔挺地站在校门口,迎接住在校外的老师和学生鱼贯进入校园。接着,他又不时出现在这间或那间教室,时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而听老师讲课。老赵语文数学都内行,评课往往一语中的,说得老师心服口服。
后来学校安排我负责教导处工作,经常和老赵在一起商讨教学工作,两人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老赵常对我说:“一所学校要想办得有名气,一是要抓升学率,看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中学;二要抓教学比武,抓教改教研成果。”老赵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扎扎实实抓出了成效。
记得那几年,教学比武课特别多,有时是邵阳市比,有时是湖南省比。每逢有比武课,老赵首先安排老师在学校预赛,然后选素质好、形象好的老师去上一级参赛。有一年,湖南省举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武课,经学校预赛后,确定伍茂兴老师去参赛。选定的教材为《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在语文组的研讨会上,我提出打破教材原来结构,从描写闰土外貌处着手,引出“月夜看瓜”“雪地捕鸟”“潮汐看跳鱼儿”“海边拾贝”4件事,以事件为主线进行串讲。方案提出后,老赵很赞成。我俩找到伍茂兴老师,和他一起备写教案,哪些地方进行字、词、句训练,哪些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哪些地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作了具体安排。老赵对这堂课要求很严,要伍老师在同年级几个班反复试教、反复改正,还要伍老师背熟教案。试教几堂课后,伍老师基本背熟了教案。这堂课参加邵阳赛区比赛时一炮打响,后代表邵阳到省里参赛。
省里把比武课定在娄底市举行。第二天伍老师就要上场了,老赵生怕出乱子,忧心忡忡。当时有一张配合教学的彩色挂图,画的是闰土月夜看瓜的情景。老赵担心在挂图上按图钉会拖延时间,就拿着挂图在娄底市区找了一家装饰材料店,做了一块木扳,事先把挂图贴在上面。这样,上课时就不必一个一个按图钉,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晚上,在娄底市委招待所的一间房子里,老赵又要伍茂兴试教。可没有学生,老赵就自己充当学生,还要我也充当学生。老赵口中先发出一阵“叮铃铃叮铃铃”的上课铃声,伍老师从门外走进来说:“上课。”我和老赵就尖着嗓音回答:“老师好。”我们把旅舍当教室,有滋有味当了一回学生。如今许多年过去了,这堂特殊的课在我头脑里仍是那么清晰,历历如绘。
第二天,伍老师的课上得忒好,受到评委一致赞扬,理所当然得了一等奖。然而在这一等奖的背后,不知凝聚了老赵多少心血。
比武课结束后,那张挂图被搁在旅舍,我和伍老师打算不再要它。离开旅舍时,老赵不声不响拿起挂图,带回了学校。后来学校许多老师上市里、省里赛课时,老赵都用这种方法培养、指导老师。夏周强老师的数学课《三角形的教学》在省里得过一等奖,王晓武老师的语文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王萍老师的语文课《浪花》在省里也得过一等奖。王萍获奖后,被评为“湖南省教坛新秀”,彩照上过《湖南教育》的封面。我想许许多多的老师应该会记住老赵,因为老赵严谨的工作作风及甘为人梯的品质历来众口皆碑。
老赵名赵秀璜,原武冈师范附属红星小学校长,一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坛孺子牛。
(夏太锋,武冈人,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