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病起书怀》一诗的“诗眼”,表现了作者的一腔报国豪情。这是诗人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陪伴他一生的执念。
这句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意思非常明了:一个人的地位虽然很低微,但是,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萤火微光,汇成星河。平凡普通的我们给伟大的国家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是每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道考题面前,很多有识之士,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克时艰,令人感佩。
弦高,春秋时郑国一个商人,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公元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先送秦军主将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我们的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邑,谨来犒赏您的随从。敝邑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安排人紧急向郑国报告。郑穆公立即做好应战准备。秦军见郑国有准备了,攻打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于是秦军灭了滑国就回去了,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郑穆公以存国之功赏之,弦高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听了这番话,人们更加敬佩他的为人了。
古往今来,“位卑”而“未敢忘忧国”者大有人在,最普通、最基层的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彰显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小小年纪便积极参加革命,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她为营救村党支部书记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捕,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壮丽诗篇。
在茫茫沙海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然而,能让沙漠变成绿洲,又足以证明人的伟大。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副总裁王明海,辞去待遇诱人的职位,带领一批致力于遏制土地沙漠化的志愿者,在“风沙满眼堪断魂”的库布齐沙漠腹地恩格贝,治沙种树,开发沙漠产业,营造起一片赏心悦目的“人造绿洲”,成为再造秀美山川的模范实践者。他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示了一名普通百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可贵品格。
国家是人们生存的依托,个人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出力流汗,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勇敢担当。因为,失去国家,个人的能力与利益,就会变得无可依附。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一份力量,干好本职工作,多奉献,多实干,这就是爱国,这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为国家争取荣誉,为民族捍卫尊严,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美德,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这些都值得吾辈将其作为自己的责任,虽然道路遥远,惟奋斗终身,死而后已。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人所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面对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复杂局面,让我们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作者系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员、军事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