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偕友访刘新华,获得他的作品集《仕途闲草》一册。有人说,阅读就是读自己。可能与新华是同乡、同时代人的缘故吧,阅读该书时,“读自己”的感觉特别强烈。打开该书,犹如打开时光的窗口,沿着文字的路标,我一下子就找到栖息灵魂的精神家园,同时亦回到遥远的往昔岁月。
开篇是“知青”日记,那是十六岁的玲珑少年的心香一瓣。然而,刘新华的十六岁,是蘸着霜风苦雨度过的。这只是从他五千多篇日记中精选出来的一小部分,亦足以见证与记录那些年代的风雷激荡,以及他坎坷的跋涉足迹。20世纪70年代末,刘新华被招干,历任多职。于百忙之中,他总是见缝插针、与时俱进地积极撰写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及时配合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移风易俗的时代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表现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人的创作才华与人文情怀。
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武冈这片热土,编著有《武冈知青史话》《武冈话与武冈丝弦》《武冈简史》,并述说和赞美武冈童谣、传奇和武冈新旧十景;同时,他亦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用花鼓戏、武冈渔鼓、武冈丝弦等多种武冈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样式,热情讴歌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新时代精神。他的丝弦表演唱《武冈是个好地方》《请到武冈来做客》等作品,历演不衰,已成为武冈人民的“迎宾曲”,与武冈卤菜、城墙、古塔等一起,成为外地人品尝古老武冈的一道养眼怡心的文化“招牌菜”。更喜人的是,刘新华创作的文学精品多篇获奖。其中《春夜》以细腻、深刻的人物刻画与心理描写,斩获2012年全国小说散文评选活动散文一等奖。
退休后的刘新华壮心不已,热心于社会文化工作,担任过武冈市作协主席等职,且依旧笔耕不辍。该作品选集中,就载有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绝缘》和煌煌36万字的长篇小说《欲望山城》。小说精心塑造了栗山乡村的三对夫妇人物形象,描写他们进城入仕后的官场浮沉及人性嬗变。作者对他们的命运遭际、人生悲喜以及欲望膨胀致使人性扭曲的刻画,入木三分,令人读来感慨良多。
我更喜欢刘新华那些脍炙人口的戏曲、短剧、唱词等作品。他擅长用有点近似路遥的“谦逊式文体”进行乡村叙事、风情书写,语言生动形象、明白晓畅。如《一截红麻绳》《半篓泥鳅》等,在舞台上长期上演传播。而作者低调地谦说自己的这些文字,是利用业余时间碎片莳弄出来的“仕途闲草”。而我感觉刘新华的闲草非同俗物,乃是异香诱人的“都梁香”——兰草。
(刘绍雄,武冈人,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