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挂山,又名高冠山,俗称老岩、老顶上,位于新宁和东安交界处的一渡水境内,属越城岭余脉。其南起靖位、北至巡田,绵延百余里,是新宁县境内除大云山、金紫岭之外的第三高峰。
高挂山地处偏远,清幽静谧,古时是高僧隐居修行之所。康熙《宝庆府志》载,高挂山“层崖绝巘之下为无量寿佛驻锡处”。道光《新宁县志》亦载:“治东高挂山为唐无量寿佛驻锡处。山之右绝壁万寻,虽猿鸟不能到,上有生成佛像,庄严如塑。”绝壁名舍身崖,光绪《新宁县志》载无量寿佛“坐舍身崖五年”。无量寿佛,俗名周宝,法名全真,号宗慧,生年说法不一,唐咸通八年(867)圆寂于全州。唐代以来,无量寿佛在湖南郴州、衡阳、永州、邵阳等地,乃至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颇受佛教界及民间供奉和崇拜。全州有湘山寺,号称“楚南第一名刹”,系无量寿佛于公元756年所创。全州,从战国到明朝洪武年间一直属湖南管辖,到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才改隶广西。据道光《宝庆府志》,无量寿佛亦曾隐于邵阳名刹东山寺,“筑台诵《法华经》”。高挂山西南有金紫岭,古称金城山,道光《新宁县志》称其“顶有‘楚南第一峰’五字,唐无量寿佛题”。明末有高僧素晏,顺治二年(1645)有沤和,都曾在高挂山修行,修行之所名“楞严菴”。
高挂山顶峰巍峨高耸,横列如冠,故又称高冠山,近年成为徒步爱好者的胜地。其山崖石林,奇崛尖突,嵯峨层叠,因而有很多人以为《徐霞客游记》中所称“甚屼突”的钩挂山即高挂山,实误。徐霞客所称之“钩挂山”,据游记,“其上又有金宝顶”。游记又记载,徐霞客到全州湘山寺的时间,为公元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十。这一天他由此“往西行十五里。十一日,又西行二十三里左右,始问一僧。曰:去金宝有六十里”。由此可知,钩挂山上的金宝顶在湘山寺西50公里左右。而新宁县境内的高挂山顶峰在湘山寺正北方,距离有100余公里。因而不论从方位还是从距离来看,此高挂山都不可能是徐霞客笔下的钩挂山。
此钩挂山在全州县才湾镇境内,属越城岭山脉,海拔1968米。而“金宝顶”即真宝顶,地处桂林市全州、资源两县交界处,海拔2123米,仅次于猫儿山,为华南第二高峰,亦在全州县才湾镇境内。两者均正在湘山寺西50公里许。
高挂山顶俗称大顶上,钩挂山旁顶峰名金宝顶,都谓之顶;而高挂山、钩挂山,名字极近,因而后人误钩挂山为高挂山完全可以理解。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又云:“南望新宁江流,远从巾子岭横界南宝顶之西。”其中的“新宁”,指湖南新宁县,而非广西或广东之新宁。“巾子岭”在真宝顶北,或是新宁县之金紫岭,抑或是东安之金字岭。
真宝顶往北不过40公里即丹霞之魂——崀山,再东北经金紫岭、舜皇山、紫云山,便是高挂山。这一路风景久在深闺,原始神秘,其险峭雄奇,清丽柔媚,兼而有之。可惜当年徐霞客没有选择这一线路,不然可以一睹与钩挂山名字极近的高挂山的旖旎风光,此于徐霞客于世人,均系憾事。
(阿旧,新宁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