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7日

◆煮酒论史

邵阳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三溪桥党小组(上)

晏胜利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邵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但她创立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究竟在哪里呢?根据最近新邵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出版的《红色大同》揭示,三溪桥党小组是湖南湘中地区建立最早的基层党组织。

新邵县坪上镇三溪桥,位于新邵、冷水江、涟源交界之地。在清朝时期,新化县置大同镇,管辖今新邵县坪上镇、大新镇和龙溪铺镇部分地区,还包括今冷水江市大部及新化县、涟源市少部分地区,是当时湘中最大的镇,镇治机关设于三溪桥。

1925年夏,在北京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颜霁、钟毓华、李日章、周维渥和在长沙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周琨等人,回到家乡,在大同镇治机关所在地的三溪桥,成立了湘中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三溪桥党小组。在此基础上,1926年12月,成立了中共大同镇学校党支部,周琨任支部书记。1927年11月,中共湘中特区区委书记陈历坤来到三溪桥,召集钟毓华、周维渥、颜霁、李日章等中共党员,建立中共三溪桥支部,钟毓华任支部书记、周维渥为组织委员、颜霁为宣传委员,成为了一个组织健全、班子完整、成员素质高的党的基层支部。1928年4月,陈历坤再次来到三溪桥的大同学校,明确将中共湘中特委机关设在三溪桥的大同高小学堂,将中共湘中特委工作和中共三溪桥支部工作合二而一,有利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协调工作。

自党的基层组织在三溪桥建立和积极开展活动,一批批坚守在三溪桥的共产党员为党的工作作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贡献。

一、积极发展组织,壮大党的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全国才50多名党员,其中就有大同高小毕业的学生余盖和张学琅。余盖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学琅就读上海外国语学社时,由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赴俄勤工俭学,由罗亦农、彭述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同学子中这批早期党员,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极大地影响着大同镇三溪桥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三溪桥党组织的诞生正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时。三溪桥支部中好几位中共党员相继又有了国民党党员的身份,但他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围绕重点工作开展活动,创立了中共新化第三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新化县第三区农民协会,下面有15个村成立了农会组织。农民协会组织农会会员游行,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农工商大团结”等口号,积极组织农民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减租减息、插标分田,并破除迷信、查禁鸦片、大力发展平民教育。他们的活动也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运工作的迅猛发展。

期间,受中共新化特区指示,在周琨的领导下,将板子山土匪武装进行改造,成立“老虎岩自卫纵队”。这支武装经改造后,完全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控制,周维渥任政委、周琨任大队长、周释痴任副大队长兼参谋。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将这股地方武装彻底改造成了毛泽东领导下的秋收起义部队的外围力量。后来,这股地方武装人员有的参加了南昌起义,有的直接上了井冈山加入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站在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力推动并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三溪桥党组织也从地下转入了半公开活动,在中共新化县工委书记苏镜及接任的中共新化县委书记张竹如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新化县总队”,并成立了“学生战时服务团”组织。中共党员刘荫仁、唐辉、张声楷、刘逊夫、谢国安、张楚等,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在三溪桥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三溪桥分队”,多次组织以进步学生为主的“民先”队员,深入三溪桥、坪上、洪溪、岱水桥等地开展宣传工作。他们采用贴标语、演街头戏等方式,给广大观众以巨大的精神振奋,使这些地方的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在苏仲湘的带领下,以“民族解放先锋队”名义,用演讲、话剧、歌舞以及和群众联动的方式,在三溪桥屋桥上搭起舞台,连续演出三天,场面盛况空前,极大激发了当地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随后,刘荫仁、唐辉等先后参加了新四军,谢冰莹等走上了革命道路。

(晏胜利,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2023-02-07 晏胜利 ◆煮酒论史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6819.html 1 邵阳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三溪桥党小组(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