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绥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南竹加工全省区域性中心”的战略构想,通过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换动能等举措,把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2月初,记者走进绥宁县竹产业发展大镇——瓦屋塘镇,只见山上南竹密密匝匝,一阵风吹过,林波翻滚,气势磅礴,景色怡人。
据悉,该镇目前共有南竹加工企业4家,竹笋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南竹200万根,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竹筷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竹笋产量巨大,每年冬春笋产量3万吨,菜笋的年销售额1亿余元,境内竹笋加工企业年加工干竹笋、玉兰片800万多公斤,年产值5000余万元。
“竹香飘千里,竹海荡绿洲”。位于湘西南边陲的绥宁县古称“莳竹县”,这里群山逶迤,竹海莽莽,是竹的海洋、竹的世界。该县是全省4个竹产业建设示范县之一,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2018年绥宁产业开发区袁家团园区被评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绥宁县共有南竹面积80万亩,立竹1.8亿株,竹林遍布全县17个乡镇,竹林平均立竹数达220株/亩。2021年绥宁产业开发区完成了全县60万亩竹林FSC国际森林认证,在全省走在前列,成为该县竹产品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绥宁县充分发挥竹产业聚集效应,聚焦百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该县南竹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提质、扩产、延链”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南竹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复合利用为特色、出口型南竹产品为主打、科技创新为依托的南竹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绥宁县将竹产业作为提高县域经济“一县一特”发展的主导产业,助力全竹产业链提质增效及转型升级,逐步成为湘西南竹产业发展区域中心。
绥宁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绥宁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各乡镇由乡镇长负责本乡镇竹产业的统筹发展。县镇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全面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由绥宁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南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自当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力争全县竹林面积增加到80万亩,立竹数达到2亿根,建成竹林道5000公里(其中新建3000公里);竹产业规模企业达到30家,年加工南竹2000万根以上,加工竹笋10万吨以上;完成低产竹林改造20万亩,培育笋竹两用林5万亩;力争新创1家国家级、10-15家省级竹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绥宁县以南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凝聚发展目标不动摇的决心。
2022年,绥宁县新建、扩建笋竹加工企业10家,其中竹笋加工7家、竹材加工3家,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鑫竹竹木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绥宁县湘茂食品公司、湖南壹品湘食品公司各投资400万余元进行厂房设备更新提质改造。
为进一步优化绥宁县竹业资源配置,规范行业自律行为,有效提高企业发展速度,2022年9月,由邵阳佰龙竹木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联合发起,经绥宁县南竹产业发展中心及县民政局审核,成立了绥宁县竹产业协会,首批入会企业达4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