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文旅市场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多数游客选择近郊乡村游、自驾游,市内的山水休闲游、森林探秘游等。除此之外,我市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省级美丽乡村,打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景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
然而,我市旅游产业还存在弱、小、散的问题,部分景区缺乏核心吸引力,引客、留客功能不强,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突破瓶颈,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使之成为经济社会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旅游强市重在整合资源。一位旅游爱好者告诉笔者,说他游过新宁崀山,到过绥宁黄桑,去过蔡锷故居,看过城步南山,所到之处旅游景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但感觉景区总是零零碎碎的。一些景区的游客,通常游了新宁不打算去城步南山,城步南山的游客不打算去绥宁黄桑,因为没有看到邵阳几日游的线路设计。因此,需要将这些景点景区量身定制一条线路将之整合起来。有的游客则认为,邵阳中心城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旅游卖点很少。为此,建议对于一些旅游景点景区,既要保护,也要开发,要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高品位地开发,将之与国际商务、度假、旅游胜地进行对接。邵阳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宁,这里的文化,挖掘潜力巨大。山高坡陡,林木密集,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尚未开发,也鲜有人知晓。
发展旅游服务要先行。交通不畅,是阻碍旅游消费的最大障碍。有些地方由于条件制约,前往各景区交通不便,游客从邵阳出发到景区要2个多小时路程,有的要3个多小时,还有的要更长时间。交通不畅使游客望路兴叹,吸纳旅客效果不佳,成为风景区发展的一大瓶颈。有的景区虽然交通方便,但旅游服务跟不上,比如到饭店吃饭,餐馆的菜肴质量要好,就餐服务要好,才能吸引客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景区的管理力度,让游人有景可观。留住游客才能壮大旅游产业,整合经营是打造服务游客平台的重要一环,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旅游协会。基础设施建设是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旅游景点固然重要,旅游文化同样很重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崀山为龙头,突出“生态、文化”特色,打造“神奇崀山、神秘花瑶、神韵邵阳”品牌,使邵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应该说,我市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有世界自然遗产、被誉为“丹霞之魂”的新宁崀山,有被称为道教“三九福地”的武冈云山,有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城步南山,尤其崀山是我省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张国际旅游名片。还有魏源故居、蔡锷故居等人文景观,对于这些人文景观既要抢救性地保护,同时,也要合理开发,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直接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并间接带动和影响农林牧渔、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解决一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效应。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