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1日

史海钩沉

南宋湖南提刑潘德鄜

阿 旧

嘉庆《武冈州志》载,淳熙十三年(1186)潘德鄜提点湖南刑狱,“闻潭州梁脱肆劫杀士”。之前官员审查未明,而潘德鄜只经一次过堂便厘清了案情,放了无辜嫌犯“梁脱肆”,由此暴得大名,被公认为是堪当大任之人。那时,武冈一年收押犯人三十八名,而被判死罪的就有二十八人,潘德鄜勘得实情,“皆平反之”。潘德鄜又把此事上报给朝廷,而当时他已“擢知广州”了。皇帝因他“究心刑法”,特地给他晋职增俸以示嘉奖。

以上与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所记稍有出入。李心传记称,潭州有控告“梁晚四劫杀商人”案,被告多次翻供,历七次审理案情仍不能明。淳熙十二年(1185)潘德鄜提防湖南刑狱,“一问得实”,放了无辜者“梁晚四”。后面有关潘德鄜在武冈平反被判死罪犯人并受嘉奖等事,与州志中所记一致。

但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又与朱熹《晦庵集》中所记有异。《晦庵集》中称,潭州有盗贼杀了人,“而诬指贾人梁晚四为罪首”,其罪当诛,“前后七推具伏”。但一到省察甄别囚人的阶段,梁晚四又反悔不认罪了。最后潘德鄜亲审,查知死者被害的时候,梁晚四“实在他所”,判定这是起冤案,便放了梁晚四,后缉得真凶,又“劾官吏失入者”。皇帝大喜,深表认可。潘德鄜又上奏,条陈冤狱多是因“新法狱”之弊端,新未必如旧,“请得复用旧法”,皇帝“亦可之”。

《晦庵集》中所记来自朱熹为潘德鄜作的《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朱熹和潘德鄜为姻亲,有深交,其记述详明,当最可靠。由此看来,州志所记“梁脱肆劫杀士”中的“梁脱肆”,实为梁晚四。梁晚四本人是商人,而李心传误其“劫杀”的“士”为商人。梁晚四,是数字名,数字名在宋代很常见;“晚”,为其在兄弟中的长幼排行,相当于“伯仲叔季”中的季。今湘语称呼父辈兄弟中排行最末者为“满满”,其正确写法实为“晚晚”。

据朱熹《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黄宗羲《宋元学案》和《上虞县志校续》等文献,潘德鄜名畤,字德鄜,婺州金华县人。畤,古同“畴”,故而潘畤一作“潘畴”。黄仲昭《八闽通志》载:“潘畴字德鄜,金华人。”淳熙四年(1177),潘畤于上虞之五夫清风峡创建月林书院,曾邀请朱熹讲学于此。《大清一统志》载其事,亦作“潘畴”。潘畤曾知潭州和任湖南路安抚使,朱熹《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亦有提及。《湖广通志》载,宜章有野石岩,“在县北十五里,临官道,湖南帅潘畴书野石岩三字于上”。

潘畤为人聪明强健,断狱如神,刚直严明,吏畏服之。汉唐以来,湖南向为官员贬谪之地。宋室南迁后,湖南的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地位得以提高,但在传统眼光里仍是蛮夷之地。因而潘畤知潭州时,好友陈傅良在《潭帅潘德鄜生辰》中认为他流落南土,遭受不公,很为他抱不平。但潘畤不以为意,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在湖南为官期间,很有政绩。除上面记载的平反梁晚四和武冈死囚外,朱熹《直显谟阁潘公墓志铭》还提到,值荒年,潘畤免税弛租,减轻百姓负担,“民得小康,饥不为害”;时飞虎军“有恃醉挟刃伤人者”,他军法从事,“诛之,于是帖服,无敢犯”;重视教育,“所至必问人材,兴学校”,潭州(今长沙)的岳麓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皆一新之”。

(阿旧,新宁人,学者)

--> 2023-02-01 阿 旧 史海钩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6477.html 1 南宋湖南提刑潘德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