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1日

思想者营地

诗歌的魅力

周进军

前段时间,在《今日头条》上读到一篇署名“三人随笔”的文章,题目很长,《〈诗刊〉发表的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有评论也不明白》。我好奇心很重,于是仔细拜读了全文。还不够,连后面“热心人”的跟贴也一一不落。数了一下,当时跟贴有125条之多。

“三人随笔”的文章,传达出三个信息。其一,粘贴《诗刊》发表的邵东诗人李春龙的新作《万亩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质疑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其二,粘贴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博士吴投文的简短评论,质疑吴博士“几乎啥都没说”;其三,质疑《诗刊》,为何入选这类诗,“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信服?”

这时,我立马想到十多年前,即2009年,让一直波澜不惊的诗歌界热闹起来的那件事。针对云南诗人雷平阳《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的诗作,网上数以百万计的人加入了或批判或赞赏的评论队伍。后来《羊城晚报》据此发起“寻找诗歌”的系列活动,掀起了一场“全民式”诗歌讨论风暴。很多人因此记住了云南的兰坪县,记住了澜沧江在兰坪县的三十七条支流,无疑也记住了诗人雷平阳。

说雷平阳,就是为了说李春龙。在我的记忆中,李春龙写乡土诗,比雷平阳更早。他写诗的风格与雷平阳有相似之处,情感离不开对故乡深沉的爱,故乡大兴村在作者心中有写不完的话题。但又不同于雷平阳,李春龙写出的诗更具特别的辨识度。

回过头再来读李春龙《万亩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一诗。前半部分是叙事写景,铺写故乡天福岭几十座山上的野生鹿角杜鹃,十分绚丽,“绝对的女一号”。“春风起处,漫天白色粉色衣袂飘飘”,想象力极佳。“白色粉色”既是对杜鹃花的写实,又把春天盛开的杜鹃花和身穿艳丽衣裙的美女赏花联系起来了,一幅颇为壮观的乡村“闹春图”鲜活而生动。

后半部分是抒情。“双凤的野生鹿角杜鹃/都集中在天福岭”,漫山遍野,让人目不暇接,才有了“万亩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诗人走一程看一程,欣赏家乡的美景,心眼里都是喜悦。“春光拂照,光影何止十万亩”,春光无限。你看吧,“香气弥散,覆盖面积何止千万亩”,用夸张手法,描绘春光中的杜鹃美景,将情感升华,抵达高潮。按评论家吴投文的评论:“草木只是一种寄托,而爱之切才是最真实的,最持久的。”

吴投文在《关于新诗标准》中有一段文字:“一首诗如果不能使人感动,就不能称其为诗。因为现实意义上的优美并不等同于古典意境和意象的美,新诗之美有更为复杂的意义维度和审美维度。”最后我想说的是,李春龙应该感谢“三人随笔”,让更多诗歌爱好者读到了这首《万亩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诗自然是好诗,仔细品读,既觉得真诚,又叫人感动。

(周进军,邵东作协会员)

--> 2023-02-01 周进军 思想者营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6474.html 1 诗歌的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