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9日

至精至诚献支教

——记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侯长亮

邵阳日报记者 伍洁

来自洞口县黄桥镇的侯长亮,2011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偏远山村义务支教11年。1月6日,侯长亮获评2022年12月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用情家访

班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2011年,侯长亮来到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尤齐小学支教。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可是有两种情况远超侯长亮的想象。一是大化山区石漠化严重,非常缺水,一年中有几个月学校师生只能使用楼顶上存起来的雨水;二是瑶族学生辍学率太高,三年级就有学生辍学,六年级辍学率竟高达一半以上。

为了减少学生辍学,侯长亮除了用心教学,就是经常去家访劝学。不管路有多远,山多难爬,侯长亮逐个去学生家了解情况,与学生父母沟通,经常利用周末到学生家里干农活。因为他的努力,所教班级直到读完初中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创造了学校的奇迹。他的先进事迹,2015年被广西媒体报道,并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

用爱教学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2015年8月底,侯长亮离开广西来到贵州毕节市。他所支教的山村小学有700多个学生,却只有十几位教师。在侯长亮的影响下,另外7位支教教师也来到了这里。因为隔壁村小学也非常缺教师,需要帮助,侯长亮便在两个小学上课,每天来回跑。经过多方努力,两年后,当地为学校招聘了8位在编教师。

当地学校缺教师的问题解决了,侯长亮觉得自己应该去更缺教师的地方。2017年8月,他和妻子来到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学校有150多个学生,四个年级四个班,只有3位代课教师。学生只能在村民家里上课,新的学校当时还在建设中。他发现三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基础非常差,便找来一年级教材,从拼音、10以内加减法开始重新教。每天放学后把基础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学习一个小时,夫妇俩还经常去学生家里辅导。他们不只是教学生的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还从网上募集电子琴、陶笛、橡皮泥、颜料、各类球、篮球架等,自费修建乒乓球桌,进行素质教育教学。

用力募集

只为孩子们需要课外书

侯长亮深知乡村教育的艰难、个人力量的有限,于是利用自媒体介绍偏远山村教育的真实情况和乡村孩子的学习需求,寻求外界的帮助。

2020年11月,侯长亮夫妇选择在支教学校和学生一起拍婚纱照,为山村教育代言。这一暖心举动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新修的学校没有课外书,但学生们想阅读。侯长亮通过网络募集了一些书籍。因为没有通路,包裹只能寄到山下。侯长亮和妻子多次从村民家借背篓去山下背书,山路非常难走,每次爬上山需要3个小时。侯长亮从山下背书的事情,在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他和妻子支教的故事开始被社会知晓。

用心思考

教会学生们自强不息

随着媒体的报道,侯长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募捐到的物资也越来越多。但侯长亮发现,有些学生和村民对捐赠有依赖想法,有的甚至直接开口索要。

于是,他们开始有选择性地为孩子们进行募捐,除课外书或教学必需品,他们从不募集衣服等物资,也从不募集金钱,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们灌输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思想。他倡导学生每年春天去山上采竹笋销售,用挣来的钱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侯长亮也经常跟着学生一起上山采竹笋,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回报。

后来,侯长亮发起“好好读书,奖励小猪”的捐赠活动,即学校将募捐来的小猪奖励给成绩突出的学生,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其家长产生“读书有出息”的自豪感。这件事情成了网络热点,也引起了公益界怎样助学才更有意义的相关思考。

--> 2023-01-29 邵阳日报记者 伍洁 ——记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侯长亮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6284.html 1 至精至诚献支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