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有着大大的责任。”这是市六中教师陈小宁最常说的一句话。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陈小宁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手里捧着一个个孩子的未来,身上承载着万千家长的信任和期望,唯有坚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信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花红与果硕。
以爱心换真心
刚参加工作就担任班主任,陈小宁也曾被层出不穷的状况消耗掉很多热情、磨掉不少耐心,对待学生的轻言细语也开始转化为“河东狮吼”。看着原本亲近的学生开始畏惧疏远她,陈小宁陷入了沉思。她不但购买了班主任管理的书籍来阅读,还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请教,她也渐渐明白了当好一名班主任的诀窍之一,那就是要有爱心。
陈小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再焦虑。从此,她每当看到学生的优点就会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还会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把他们喊到办公室促膝谈心。谈完心后,如果天色已晚,为了学生的安全,她亲自送他们回家……
陈小宁深知,班主任工作,只有严宽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陈小宁也没有失掉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她都会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征求学生意见后出台一套班规,严格奖惩。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开始按照班规的要求,有意识地去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有创意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风格,在班级管理中适当来点创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多年来,陈小宁一直在不断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设置交流本制度。在批阅学生随笔时,陈小宁看到他们倾诉心声,就用心地写下一些评语。没想到学生们特别在意,有时还会在评语下面续写回答。于是,陈小宁给每名学生发一个练习本下去,作为与班主任交流的专用本,可以写建议、写班上需要改善的地方、写想跟班主任交流的话,写完就直接交给老师。在这样的交流之中,陈小宁对班级情况更加了解,与学生们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
设置分组竞争机制。学生的自制力不高,很难做到一直自律、始终斗志昂扬。为此,学生到了初二初三,陈小宁就会给他们设置分组竞争机制。她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每天统计本组成员背书、考试、纪律等方面的完成以及得分情况,全体组员监督。期末对各组进行团体总分PK。小集体的荣誉感让所有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并为了小组的总分自觉地向优秀同学靠拢,最终同学们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十几年间,陈小宁用温柔和幽默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热心和真诚帮助学生们成长,更用坚守与执着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