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7日

让头顶上的国徽熠熠生辉

——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邵阳市强戒所一级警长姚农业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杨舟 肖海勇

他,为人忠厚、以身作则;他,牢记使命、一心为公;他,守土有责、爱岗敬业;特别是他17年坚守一线、604天跟班学习的励志故事,成为一时佳话……

他,就是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出入所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一级警长姚农业。新年伊始,姚农业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平凡坚守,彰显责任使命

2005年,姚农业带着军功章转业到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站在劳教工作最前沿,他一干就是17年。

回想起以往军营带新兵的往事,再结合目前高墙戒毒人员的现状,1968年出生的姚农业制作了戒毒人员“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小卡片:“戒毒人员在哪里”“戒毒人员在想什么”“戒毒人员最关心最在意的是什么”“戒毒人员家庭基本情况”和“对戒毒人员的思想感化教育要跟上”。整个大队300余张卡片,简单明了地让民警掌握戒毒人员的实时动态。

“作为一名戒毒警察,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让戒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不再伤害家人,不再危害社会。”已有28年党龄的姚农业说。学员李某2016年4月解除强戒后,禁不住毒品的诱惑和毒友的撺掇而复吸,2017年在二大队第二次接受强制戒毒。他的家人对他采取了放弃态度,他也开始自暴自弃,频频违反日常规矩,成了学员中的刺头。姚农业知道后,主动为其制定“三步走”攻略——第一步联系其家人,发挥亲情效应;第二步思想攻心,教育其认清毒品危害,走准人生路;第三步针对其家庭困难,为其申请到困难补助,甚至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生活用品。在姚农业的关怀下,李某这块坚冰慢慢融化了,因表现良好于2019年1月提前解除强戒。半年后,李某打电话向姚农业表示感谢:“姚干部,我没再吸毒了,还有了工作。今后我一定好好做人,不辜负您的苦心帮助。”17年来,姚农业共帮助过这样的“李某”百余人,每一名成功走上正途的失足人员背后都有姚农业呕心沥血的艰辛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想人所想,学习硕果累累

2019年8月7日,因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改扩建,51岁的姚农业作为组织外派计划之外的老同志,主动请缨,带领5名年轻民警来到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跟班学习。

当时,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各大队急需警力补充,姚农业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迅速调整小组部署,让所有成员补充到一线大队,自己则毅然选择了楼层最高、天气最热、机器嘈杂声最大、戒毒学员人数最多的六大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戒毒场所带来了巨大压力。姚农业二话未说,迅速召集小组成员分析形势,成立攻坚队,共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在全天候执勤备勤戒治大院的日子里,一天中第一个起床开门的是他,第一个带队打饭的是他,最后一个巡查的也是他。”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四级警长聂杨介绍。在姚农业的带领下,每一位跟班民警为打赢防疫阻击战作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展现了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风采,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赏。

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全省戒毒系统首批申报“智慧戒毒所”的场所之一。当时52岁的姚农业努力作好表率,以多看多问多操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平台操作工作。他随身携带笔记本,上面整齐地记录着:白泥湖所的学员为什么队列那么好?源头在入所教育期间的制度规矩学习和作风养成;白泥湖所的车间项目生产线有好几条,为什么能忙而不乱?原因是大队、中队、分队三级管理井然有序;白泥湖所戒毒人员入所、出所为什么能衔接无缝?关键在于“四区”“五中心”教育戒治流程规范……岁月无迹,生命有痕。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事业,姚农业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让自己头顶上的国徽熠熠生辉。

--> 2023-01-17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杨舟 肖海勇 ——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邵阳市强戒所一级警长姚农业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6007.html 1 让头顶上的国徽熠熠生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