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杨坚 雷良军) 1月12日,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11组村民蒋松桥从外地返乡,发现村里发生了巨变:6000多米的炒砂路铺设一新,路旁的连片油菜绿意盎然,以“耕、读、仕、创、修、善”为主题的乡村文化设施和一幅幅乡村振兴主题墙绘依次呈现,3000多米的木质特色护栏以及一座座美丽庭院让人眼前一亮。
2022年来,为了让乡村美与文化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长沙理工大学驻坪山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美丽庭院建设为载体,在丰富内涵与拓宽外延中不断探索,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该村以乡村规划、美丽庭院建设、集中建房引导区和老旧房屋检测加固等工作为切入点,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优势与特长,邀请长沙理工大学组建社会实践服务团,对全村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2022年5月,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其中包括坪山小学、幼儿园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50多套庭院设计方案。
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和创建“邵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过程中,该村按照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片扩面的思路,遵循“就地取材、旧物利用、低碳循环”理念,实行“三个负责”模式:驻村工作队邀请学校专家负责设计;村“两委”负责管理与协调;村民负责收集建设材料、提供所需场地和投工投劳。
为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该村通过支部引领,乡风文明理事会牵头成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庭院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事务。建立“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组织模式,并成立“美丽庭院建设党员志愿队”,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号召村内党员,发动本村能工巧匠,组建本地施工团队,通过统筹主导产业、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要素,有力有序组织和指导群众自主建设。工作队队员与群众一起劳动外,还积极联系校友中心,并发动本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共获赠紫薇树1000多株、路灯200多盏。
截至目前,该村已建设“美丽庭院”示范点4个,绘就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十多幅。尤其是在X145沿线,他们利用旧材料改造完成40多座特色庭院。青砖灰瓦、酒坛瓦罐、竹篱木桩等农村常见物品,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焕发新的生机。“低碳美学”使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扮靓了坪山村。
为有效固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从“当下改”到“长久立”,让美丽乡村“持久美”,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行积分管理办法,建立了实用性强与操作度高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同时,党员带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瓜果蔬菜、圈养鸡鸭,把提升乡村风貌、发展林果经济、培养庭院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丽庭院不仅有靓丽的颜值,而且兼具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