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7时30分,穿好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李琳又开启了一天的“时间争夺赛”。参与抢救危重患者、安排患者就诊检查、转诊病区、维持科室秩序、检查医疗设备……李琳不停地穿梭在患者之间,承受着连轴转的巨大压力。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
在急诊科,无论是“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还是“快马加鞭”为患者服务,流逝的每分每秒,对李琳来说都很珍贵。在她看来,救治患者的速度越快,患者脱离危险的时间就越早。
“那边接诊科室刚有床位空出来,急诊这边马上就安排新的患者入院,每天转出多少患者,科室就会转进多少。”李琳说,虽然急诊科的床位已由原本的14张扩展到了30张,但急需住院的高龄患者还是很多,看着他们坐在病房外面焦急地等待床位,自己的心里也很难受。为了让他们能尽快入院,李琳协调各科室、联系床位、转诊患者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快!来人!患者需要抢救!”前几日,一位心跳、呼吸骤停的80岁高龄患者被推进了抢救室,听到动静的李琳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快步加入急救队伍,配合医生立刻为她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手段。但抢救的过程并不顺利,先后历经3次惊险的抢救,李琳与其他医护人员才将这位老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一直等到老人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逐步恢复正常后,在场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困难再多也咬牙扛”
“再坚持一下!”“别担心,一定能挺过来!”这段时间,李琳与同事们经常相互打气。一边是激增的就诊压力,一边是科室医护人员的陆续“中招”。上月28日,李琳也出现高烧、乏力、头晕的症状,最严重时曾2次发烧到40℃,待到症状减轻,还未痊愈的李琳就马上回到岗位。声音嘶哑的她,为了与大家进行有效沟通,总是扯着喉咙大声说话,实在说不出话时,就拿出纸笔,将要沟通的话语写在纸上。
在急诊科,夜晚发生突发情况的概率更高,有时会遇到三四位危重患者需要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工作强度和压力是白天的数倍。作为护理组长的李琳,遇到类似情况都会第一时间顶上去,哪怕已经睡下,她也时常被紧急电话叫醒,又火速赶往抢救室支援。
“感动别人的同时也在收获感动”
急诊抢救室面积不大,但李琳每天的微信步数至少2万,几乎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尽管如此,在遇到没有家属陪护的患者时,李琳从未忘记过他们的一日三餐,每天都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自掏腰包为他们备好饮食。她的辛苦也被患者家属看在眼里。一次在为患者更换氧气筒时,其家属主动帮助李琳将氧气筒搬进病房,并协助她进行更换。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李琳感动了很久。
“因为工作,很少能有陪伴他们的时间,这让我感到非常抱歉。”提及家人,李琳几度哽咽。她坦言,从去年10月至今,一直没能回家看望父母和年仅5岁的小儿子,同为医生的丈夫包揽了家中的大小事务,大儿子乖巧懂事,学习和生活上很少让她操心。家人的全力支持,是李琳心无旁骛工作在急诊一线的重要原因。
如今仍是救治高峰,与时间赛跑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