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欧阳玄调来武冈做县尹。欧阳玄知道,武冈这地方是多民族杂居之地,不稳定因素多得很,自己调到这里来,可没有什么安逸日子好过的。
果然,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峒就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动静之大,不比往常。那些早就在这里任职的官吏们闻讯后脸色大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想不出解决的计谋来。他们知道,派兵弹压,一个县有什么兵力?让上面派兵也远水救不了近火。安抚,那些“蛮獠”可是凶蛮而又不讲理的,谁敢去?去了有用吗?他们只能把情况报告给新县尹欧阳玄。
第二天,欧阳玄带着两个随从就骑马出发了。有的劝他不能去,有的恳嘱他千万小心。欧阳玄径直往众人争斗的地方走。快到达那里时,只见死者、伤者横七竖八地躺着路上,而战斗还没有停止,锣鼓号角、厮杀的声音惊心动魄。欧阳玄问清了双方争斗的缘由,承诺他回去之后,一定重新为他们审理官司。不久以后,欧阳玄重新审理了官司,争斗的双方都表示新县尹的审理客观公正,愿意接受裁判。于是那个地区安定下来了。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欧阳修出于同一宗。后来他的曾祖父欧阳新迁居到浏阳,所以他应是浏阳人。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他八岁时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也知道如何写文章了。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时,十岁的欧阳玄以学生身份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欧阳玄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他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欧阳玄闭门读书,目不窥园。几年后,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延祐元年(1314),欧阳玄参加贡试。第二年,被赐予进士出身,先任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后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芜湖县中有很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考察了情况,对那些“老大难”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或平反……
后来欧阳玄不断升迁,三次做成均,两次做祭酒,六次进入翰林,三次任承旨;多次做主考官,两次主持贡举和读卷官。做官四十多年,在朝廷的时间,将近四分之三。年老后多次请求退休,皇帝认为他有德有才而不批准。
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汝颍(今属河南)一带强盗兴起,蔓延南北,州县的城池都被攻破。欧阳玄呈献招捕的措施,可惜不被采用。至正十七年(1357),欧阳玄又一次请求退休回乡,因中原道阻,未能成行,逝于大都任所,享年八十五岁。元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赠他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楚国公,谥号为文。
(黄三畅,武冈二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