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节的《朵颐四方》,实际是作者游记散文的一部分。这12篇佳作都离不开吃,作者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美食讲述中国故事。在《西塘名馔味亦浓》一文中,作者以怡然称快的笔调娓娓道来:“我们慢慢地饮着酒,嚼着荷叶粉蒸肉,啃着‘六月红’河蟹,眺望窗外河道对面的一盏盏渔家灯火,听着远处传来的茶馆人声,完全陶醉在水乡古镇这种氤氲的江南之气中……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魏允贞游岳阳楼的一句诗:‘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可惜,我们都不胜酒力。”
作者对场景和人物内心的描述也是生动有趣,且幽默、有玩味。
第四章节的《上下古今》,选用了6篇纪实文学作品。《香妃秘葬新疆始末》一文,作者以充盈丰富的文献史料为基础,根据在新疆喀什香妃墓地、河北遵化旅游胜地清东陵等地的考证,围绕香妃娘娘发生的一些真实事情讲述,写得极具传奇色彩。该文传播范围甚广,点阅率极高。
《文渊学海探骊人》《“公民代理”黄定聪,十余年免费为困难群众代言》《侗族歌王王馨:用歌声为人生架起美丽的彩虹》为3篇人物纪实,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邹宗德是中国联坛十秀之一,中国楹联最高奖获得者;王馨是邵阳走出的侗族歌星;而黄定聪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三位人物的出生年代和背景都不一样,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同,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能力突出、表现优秀,乐于奉献,这是值得大力去赞颂和宣扬的。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篇回忆录《阵地上的46个昼夜》,作者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着一个连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坚守阵地46个昼夜的英难事迹:三四十年前,在祖国的南疆有这么一群风华正茂的热血男儿,用鲜血和生命践诺了军人的铮铮誓言,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安全,张扬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文中的那句“此时,我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赶紧掏出一枚手榴弹……就打算与他们同归于尽”,读来催人泪下。该文被选入邵阳市文艺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个十百千万”文艺创作工程《千篇美文写百年》一书,新湖南、华声在线、今日头条转发,总阅读量近100万人次。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涉及的题材领域广阔多样,作家的现实关注和历史思考理性深入,文学表达的自觉也不断增强。作者的这种接地气,直抵现场的写作姿态和社会现实担当精神,正是文学创作走向社会现实和历史大舞台的一种很好表现,是非常需要给予热情支持与点赞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贴人民生活,把眼睛“往下看”,将脚步“往下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作家肖毅彪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和经历,自小在农村长大,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砺;当过兵,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淬炼成钢,经过血与火的战场洗礼;退伍后,在工厂当过工人,干过行政和政工……还在新闻媒体做过十多年的编辑。但无论肖毅彪处于何种境地,干何种工作,他始终常念家国在心怀,乐观地去面对人生,一路走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他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没有被辜负。
肖毅彪是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省十佳知识型职工、省青年自学成才奖、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邵阳市劳动模范、邵阳好人等多项荣誉获得者。在默默奉献的人生道路中,肖毅彪用辛勤的劳动和突出的业绩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黄光荣,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